第226章 雙方的戰鬥素質差距多大(2 / 2)

戰後統計中,大部分日軍死於炮彈,大部分毛子死於子彈。

毛子統計的傷亡數據中,由子彈造成44.2%,由彈片(炮彈、地雷、手雷)造成48.4%,由航彈彈片造成6.5%,由刺刀造成0.9%。

在毛子占據了絕對火力,裝甲優勢的情況下,都還有近百分之一的毛子被日軍刺刀所殺傷。

由此可以看出雙方的部隊戰術素養的差彆。

此戰日軍表現出的戰鬥素質之高,就連朱白馬都讚歎道:

“與我們作戰的日軍士兵訓練不錯,特彆是近戰。他們嚴守紀律,執行命令堅決,作戰頑強,尤其是防禦戰更為突出。”

這一時期的毛子戰鬥力用一個例子側麵說明。

毛子的603步兵團下屬的一些戰士的手腳輕傷特彆多。

後來發現,這些人大多故意自傷手腳以逃避戰鬥。

任何戰爭都會有這種零星自傷避戰情況,但大規模出現就不正常了,說明軍隊士氣和戰鬥意誌有問題。

為此,第一集團軍軍事委員會采取嚴厲措施,將自傷逃避戰鬥者一律當逃兵處理,就地槍決,這才製止了這股畏戰歪風。

朱白馬後來也在回憶錄中承認,槍決了上百人之多。

鑒於日軍在諾門地區的不利情況,日軍大本營決定從關內戰場抽調:第5師團,第14師團,野戰重炮兵第9、第10聯隊,速射炮9個中隊,16個野戰高炮隊,1個飛行戰隊,22個汽車中隊到達東北,以增強諾門地區力量。

同時關東軍司令部調集第2師團人、第4師團9800人、第7師團8000人、高炮部隊和國境守備隊主力向諾門地區前進,企圖發起全麵戰爭。

其中有意思的是,第四師團(也就是在日本軍隊內部,被稱為第一“軟蛋”的大阪第四師團)和第二師團同時接到增援諾門地區的命令。

第二師團接到命令後,晝夜兼程,4天就到達了諾門地區,並且投入了戰鬥,戰況暫且不談。

再看看第四師團,卻遲遲看不到部隊過來。

因為在命令下達後,大阪師團內部的士兵紛紛“受傷、生病”,全是病員,放眼望去,整個部隊都是因為五花八門原因要求留守的大阪官兵。

諾門地區雙方打到現在,幾個月過

去了,雙方是個什麼戰鬥力都有了一個明確的認知,從不吃虧的大阪的菜販和商人怎麼可能主動上去挨虐。

氣得第四師團的聯隊長在狂怒之下,親自坐鎮醫務室參加診斷,這才勉強組織好部隊向前線進發,“聯隊長改行當大夫”的笑話也從此在日軍中流傳開來。

但是即使出發了也沒有那麼順利,同樣的路程,第二師團走了四天,大阪師團行軍時間是8天,而且還有大量士兵掉隊。

運氣爆棚的第四師團先遣隊到達前線的當天,雙方正式宣布停戰。

接到這個消息掉隊的第四師團官兵仿佛吃了興奮劑一樣迅速追趕上來。

連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帶病”趕赴前線,一邊還在萬分“懊喪”地抱怨居然沒有機會打上一仗,為天蝗儘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