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狗的投入各大夜叉頻繁活動的地區,夜叉的活動受到壓製。
沒有了先前迫切的需求,現在要讓各個情報機構不限量的繼續提供這種高級人才,試問哪個情報機構願意?
考慮了好一會,河野突然眼睛一亮,既然一期天狗才能在敵占區活動,那麼為何要把寶貴的一期天狗放在占領區活動呢?
那些隻能講半熟的天朝話,甚至不能講但是能聽懂天朝話的二三期天狗也行嘛!
於是大聰明河野做對負責天狗的中佐支招說:
“咱們現在不是在給陸軍訓練天狗嗎?從中挑選出來一批能講天朝話的!”
負責天狗的中佐想起那幫隻能說:“你滴!”“帶路的乾活!”“死啦啦滴!”“良民的乾活!”你的幫我,我的錢的大大的給”等協和語的陸軍馬鹿,臉上全是你逗我,派這種玩意過去不是送死嗎的表情。
看著手下一死腦筋,還沒體會自己話裡的意思,河野也不得不把話講的明白一點:
“然後用這批人換掉目前在各大城市從事反夜叉和要人保護工作的一期天狗小隊,然後派一期天狗往山城執行任務。”
還能這麼玩?
不愧是你當機關長!
聽到河野的騷操作,中佐一臉佩服的表情。
河野麵對下屬的敬仰,沒有任何表情,隻是叮囑道:
“動作快點!要在其他機關反應過來之前做成!”
說完便快步離開。
說到抗日神劇中小鬼子說的一些奇怪的用語,很多人認為是編劇,導演瞎雞兒亂編的,但是不是的,那確實是一門特殊的混合語言---協和語。
協和語誕生於抗日戰爭期間,當時,大量小日子來到天朝,不可避免地需要與天朝本地人交流。
雖然日語和漢語基本可以使用文字手談,但是當時的天朝文盲率高的離譜,而日語又是一種長期沒有和外界交流過的島國語言,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日語的人來說,用日語進行日常交流非常困難。
而小日子方麵作為侵略者,自然也不會願意主動學習被侵略國家的語言與文化,可要統治又必須要交流。
在這種情況下,創造出一種既包含漢語又包含日語、滿足雙方日常交流需要的語言就成了必要選擇,於是一種交際工具,協和語應運而生。
協和語的特點非常鮮明:用簡單易懂的詞彙結合雙方的語法,創造出讓雙方都能理解的語句,以達到交流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戰爭結束,大部分協和語也逐漸消亡,但也有一小部分流傳了下來,並仍應用於現代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料理”“寫真”“通勤”“薪水”“上司”等詞彙都是協和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體現。部分協和語在距離山城還有一百多公裡路程的一間路邊茶水攤子上,連續肉身趕山路的馬良正在茶攤上找了個乾淨一些的桌子歇息,準備今天晚上人少的時候全速趕路,進入山城。
“走快點!走快點!”
“你龜兒注意到!不要把挑子弄翻了,弄翻了老子活埋了你!”
·········
伴隨著鐵鏈聲,一隊兩百多號人的隊伍就從山城方向走來。
隨著人群走近,一股濃烈的體臭隨著風傳入整個茶攤,客人們立刻都掩鼻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