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家鄉人的說法,王振因為讀書,科舉無望,曾經參加過考試,因為家庭衰落,經濟條件有限,感覺自己讀書沒有希望了,沒有錢怎麼去讀書?
老婆跟著自己喝西北風?又或者說是服徭役,畢竟隻要在大明王朝沒有功名,你就需要承擔服徭役。
王振平時好吃懶做,根本就不願意勞動,讀書完全就是荒廢,現在自己馬上就要16歲了,從大明王朝的法律規定,馬上你就是成年人了,這就需要服徭役。
家裡沒有錢,沒辦法找彆人代替,王振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的老婆賣了,拿著這點錢直接從老家,就來到了北京,自己下手,變成太監,又利用手裡這點銀子,打點了一下,就這樣入皇宮當了太監。
王振這個人剛開始的時候跟彆人說,說的都非常好聽,我在老家讀書,剛開始吹牛逼,說自己是個童生,發現居然這樣意外的,得到了好處。
因為正好是明成祖朱棣後期,就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太監,並且還開放了補習班,短期培訓班。
王振非常的努力,所以很快就出人頭地,至少在太監裡麵屬於有文化的,幸虧自己小時候去私塾,讀過書,王振暗自得意。
吹牛逼,說自己是一個童生,明成祖朱棣覺得這個人相當不錯,再加上年紀小又非常機靈。
於是便把太監王振,直接賞賜給了太子朱大胖,其實也為了防止太子造反,畢竟每一個皇帝對於權力的控製,都是非常嚴格的,極度的變態,是非常可怕的。
馬小帥終於調查中結果來了,也就是說,這個太監王振,入宮的時間應該是在公元1421年,王振的父母有幾個兒子,老人都已經去世了,沒有人管著,王振入宮的時候,20歲啦。
馬小帥發現,現在的王振有很多說法,有人說是個讀書人,有人說是個秀才,有人說是個童生,還有人說,王振還在明朝,擔任過管理教育的一個小官。
這純粹就是王振在不同階段吹牛逼,剛開始讀書的時候,我在私塾上過學,所以我識文斷字,其實就是自己曾經念過幾天,然後記憶力特彆好,非常肯下苦功夫。
情況下,很多太監都覺得,王振這個人了不得,有文化,明成祖朱棣剛好重視,在這吹捧之下,王振飄飄然,既然吹牛逼,說自己是個讀書人,就已經有好處了,現在被送到了朱大胖的身邊。
當時的太子朱大胖,麵對明成祖朱棣派過來的人,自然是格外的小心,王振飄飄然,偶爾能和朱大胖說上幾句,立馬身份就變化了,我是一個童生,有功名的人。
朱大胖雖然心裡,這完全是造假,但是沒辦法揭穿,因為這是明成祖朱棣的人,萬一給自己打小報告,怎麼辦?
朱大胖捏著鼻子就認了,所以對外公開,王振曾經是個讀書人,而且曾經有童生的功名。
沒想到這個朱大胖活得時間太短,10個月就死了,朱瞻基因為從小跟著明成祖朱棣長大,所以知道這個人,畢竟爺爺的眼光一向是不錯的,否則也沒有靖難的成功。
朱瞻基從小就和錦衣衛關係比較好,認為王振是一個非常忠厚老實,又非常有能力的太監,所以當上皇帝之後,就把王振提拔上來,畢竟自己放心的人,用來照顧太子,這就是最好的了。
王振為了在太監裡麵,爭得第一名,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照顧未來的皇帝,現在的太子朱祁鎮,那時候剛剛才三個月。
為了威懾彆人,王振就開始吹牛逼,我曾經是個秀才,一句話,誰也不敢說了,畢竟論文化,還真的比不過人家,大家雖然不服氣,但是誰也沒證據,再加上朱瞻基的認可,朱大胖的工作經曆,明成祖朱棣的信任。
這三個人,無論是誰,那都是皇帝,底下的人慢慢就開始替王振吹噓,照顧太子殿下的王振以前居然是個讀書人,而且還是個秀才。
就這樣朱祁鎮慢慢長大了,麵對陪伴自己長大的大太監,感情是非常的深厚,朱瞻基因為是皇帝,所以每天工作的時間都很忙,小太子的生活,完全交給了王振照顧。
麵對一個小孩子,王振又開始吹牛逼,我曾經是個舉人,曾經教書育人,隻不過運氣不好,九年的時間沒有出什麼人才,為了不去邊關服徭役,也為了不去邊關,所以我才忍痛割愛,當了個太監。
這一下王振的過去算是圓滿了,彆人不認可,不要緊,最認可的就是朱祁鎮,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人反映真實的情況,這小太子也不相信呀。
再加上,永樂末年,明成祖朱棣確實出台了幾個政策,剛好能圓了,王振吹的牛,所以一切都好像非常合理,至少邏輯上是非常符合的。
馬小帥終於考察清楚了,原來王振就是一個好吃懶做,賣了老婆當太監的主,就這樣一個人品,在爾虞我詐的皇宮中,居然能夠嶄露頭角,怎麼可能會是一個人品非常好的人?
看來明成祖朱棣眼花了,沒有看清楚王振的人品,朱大胖隻是為了自己太子的位置,選擇了裝聾作啞,朱瞻基是因為相信自己的爺爺,所以也沒有多想,年幼的小孩朱祁鎮,因為從小陪自己長大,感情深厚,所以才形成了這個特殊的局麵。
馬小帥總算鬆了一口氣,自己奔波在張家口,北京之間,好幾次,總算搞明白了,原來這個王振是這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