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老丈人的過去(1 / 2)

所有的神童都是吹出來的,哪怕是大明王朝第一神童楊廷和。成化14年,是一個曆史非常關鍵的時間點,這一年西廠穩固了,汪直可以說是相當的牛逼,傳奉官在前一年非常的流行。

馬小帥通過調查才發現,曆史純粹就是在胡說八道,楊廷和來到國子監讀書的時候,剛好認識了一個傳奉官送進來的人,因為認識黃明善,此時就是一個國子監的工作人員。

黃明善參與了貪汙糧食的腐敗案件,還是在傳奉官的幫助下擺脫了泥潭,皇帝朱見深因為特彆信任這些人,就給這些人封官,擁有很大的權利。

在金錢鋪路的情況下,楊廷和中進士,而且還是一個三甲,這個人究竟是誰?馬小帥沒有調查清楚,但不妨礙自己調查一下。

成化14年究竟有誰?究竟走的誰的門路?這個謎題必須解開,楊春的母親熊氏,為什麼在當年中舉之後,就突然間去世了。

躲開風口浪尖,還是巧合發生了?當一個人擁有了權利之後,真相就已經變成了謊言,九年的時間,能夠改變很多人和事情。

楊廷和為什麼要等待九年?這究竟是誰在下棋?馬小帥繼續查閱當年的檔案,這才發現,原來是權力的傾軋。

馬小帥看到整個原始的記錄,才明白楊廷和他老丈人,黃明善才是最原始的起點,也就明白了一件事情,原來都是拚爹。

明朝成化年間,在當時的國子監,發生了一件具有曆史重大影響的案件,儘管看起來不起眼,卻完全改變了整個大明王朝的走向。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國子監相當於大明王朝最高一級的學府,涉案人員包括,前祭酒、現祭酒和司業等人。

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前一任校長,現在的校長,現在的副校長。學校的三位主要人物,完全改變了曆史。

馬小帥驚訝的發現,最開始的起因,僅僅是因為椒油的費用花銷。國子監原來有吃食堂的製度,在宣德三年以後就停止了,本來呢,是按人頭分配胡椒、香油,都是食物發放,對於一個人而言,分量非常的小,大概也就花椒5分、香油3分,半年一發。官吏和學生的份額不一樣,這個肯定是有差距的。

在正統七年的時候,國子監當時的負責人李時勉覺得發放東西太麻煩,乾脆就發錢吧。這錢呢,還是來自於北京的稅收,每年的學生人數不一樣,錢也不一樣。

馬小帥驚訝地發現,當一個人離職的時候,或者說這個學生離開的時候,他們本來應該發放的,因為人已經走了,就留下來了。

一個人確實不多,但是日積月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筆錢慢慢地就變多了。管理人員發現這個情況之後,就被充公,學校裡有什麼事情,拿這個錢花了。

有的人就動起了歪腦筋,想辦法弄進自己的口袋,當時的負責人李時勉,用這些錢來給貧困學生發福利,獲得了非常好的名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