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成化二年的時候,國子監負責人就換成了邢讓。這可是翰林院出身,非常不服氣前任校長,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本來可以申請經費的事情,比如修房子,製作東西,就選擇不申請了,因為手續太麻煩了,直接拿這點錢花多方便。
這個人動了歪心思,他不做賬,到底花了多少,完全就是靠自己的嘴巴說,乾了三年多,這個邢讓升任禮部左侍郎,看來在這個職位上沒有少撈錢,所以才有錢去活動。
馬上就有一個新的負責人陳鑒,這個人呢,也不願意更改,畢竟翰林院是一個清水衙門,好不容易有個撈錢的機會,前麵的人這樣做了,後麵的人依葫蘆畫瓢,我也這樣搞,出事兒了,又不是我的責任。
在這個時期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當時的這種紙鈔,根本沒有什麼購買力,大多數人還是使用銅錢,再加上每個人又沒有分多少,紙幣又容易損壞,所以大家都沒有拿著當回事兒。
但是現在發現不一樣了,因為成化初年,這個紙幣可以換成銅錢,大夥就有意見了,當官的貪汙腐敗,還不讓我們說兩句話了,你們還講不講道理?
在傳統文化當中,隻要不涉及到利益,或者說這點利益可以忽略不計,那大家都是好人,什麼規章製度都不提,等到有一天發現,居然這裡麵涉及到了重大利益,那肯定就不讓了,當初的法律規定就拿出來了,這就是傳統文化當中的,道德和利益。
本來呢,成化四年,紙幣可以變成錢,隻不過是需要折價,30%用紙幣,70用銅錢,毎錢三文折鈔一貫。
忽然之間出現了這種情況情,紙幣可以變成錢了,具有了相當巨大的購買力,先前發的那些紙幣,突然具有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這些管理人員就不同意了,憑什麼你一個人撈油水,我們就隻能乾瞪眼?邢讓調走之後,這個隻抄的問題到了王允手裡,偏偏這個王允看到兩任校長都開始撈錢,現在自己好不容易有個機會,也就弄了點,放到了自己口袋裡。
但是在成化七年的時候,國子監助教葉時覺得自己沒有拿到,所以就直接寫奏折了,公開實名舉報王允。
這一舉報不要緊,涉及到了三個重要的人物,邢讓(前校長)、陳鑒(現任校長)、張業(現任司業),皇帝朱見深根本不願意搭理這樣的小事,本來就沒有多少錢,半天也沒用。
但是無風不起浪,就在這個時候,楊廷和的老丈人黃明善站出來了,這個人呢,就在去年,也就是成化六年,升官了,現在是書記兼紀檢委主任監丞。
黃明善表麵上義憤填膺,對於這種不公平的事情,那是義正言辭,添油加醋,直接激怒了刑部官員。
因為沒有賬本,所以根本沒辦法計算出具體的數額,隻能大概估計一下,336,058貫,錢1,499,982文,刑部官員認為證據差不多,就直接判刑了,這就是監守自盜。
雖然這些當事人都不服氣,多次上奏折,但是幾乎沒有用,經過三番五次的審查,案件還是沒有翻過來,三個管理者都被殺了,還有的人被打了板子,既然有人聯名上書,但是皇帝不相信,這件事情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