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群。
不遵佛門戒律清規,卻習佛門功法的散裝和尚。
又比如天道院。
千峰如林,雲山霧海,仙氣飄飄,路過隻是一眼,便就看得人心神往之。
道教盛興,信奉遵循本心。
雖是道家一家獨大,但是對於其餘的一些理念卻也持有包容態度。
正應證了那句老話,包羅萬象。
道州的修士是最多的,凡有山有水之地,皆有道場。
這裡的道士,最喜收徒,開門說教,弘揚道家思想。
最後,便是最靠近東海的儒州了。
那座赫赫有名的浩然書院就坐落於靈江之中。
一麵臨江,三麵臨河。
浩然書院,處於孤島之中。
兩座長橋,橫跨十裡,連接東西兩岸,似是鬼斧神工一般。
極其壯觀。
無論是劍氣長城也好,雷池聖地也罷,又或者是那天道院,在許輕舟看來,無非就是感慨一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者是建造之人的天馬行空。
可唯獨這浩然書院不一樣。
許輕舟看浩然書院,就如同看一片遺留的神跡,它的格局,興許是大自然天然造就的。
可是那一座座橫跨的長橋絕非常人之力可為,便是仙人亦難造就。
讓人大開眼界,瞎想連連。。
不過,一開始的新穎,多看兩次,也就是尋常了。
儒州,是許輕舟覺得最親切的一州之一,這裡讀書人很多。
文人墨客和許輕舟一樣,遊玩人間者,比比皆是。
遍走四州之後,少年書生不得不承認。
同飲一河,文化信仰之間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天,地,玄,黃四條大河。
天河的儒州和天州,便就多讀書人。
然後是地河的道州和地州,接著便是玄河的佛州和玄州,最後則是黃河的劍州和黃州。
上遊的文化信仰,間接的映射了下遊的文化形態。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下四州之地,算是上四州的一個附庸,雖然存在法則的缺失和不同,卻也無法消除彼此之間的關聯。
走過之後。
許輕舟才知道,原來浩然這麽大。
上四州,他足足走了二十六年。
雖說期間,少年多遊玩,可是說到底,許輕舟畢竟是修行者,很多時候,他是用飛的。
這若是換成尋常的人,他想,就是走一輩子,都未必能從浩然的西邊走到那東邊。
走完上四州後。
許輕舟故地重遊去了下四州之地,期間還特意去找了一趟李太白。
和那老頭喝了一夜的酒。
最終借來了一滴精血。
李太白倒是也爽快,沒有半句推辭,當場拔刀放血,一連弄了好幾滴。
豪爽的說道,不過還有,說是自家人,讓少年莫要客氣。
畢竟之前他可是拿了許輕舟的劍的,這想著還人情呢。
接著又去找了蘇弑之。
用抽獎弄到的一些香菸,也和對方換了一滴。
下四州之地,本就熟悉,而且疆域比之上四州本就小了很多。
沒過幾年,許輕舟也就將其重走了個遍。
至此。
南浩然的萬靈精血,除了凡罪二州在,已經儘數被許輕舟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