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秦雅夙,今年22歲,是大齊朝最小的公主,沒有之一。
愛吃驢肉,喜歡漂亮的東西。
喜歡青色,之前想把龍袍做成青色,那群大臣不同意,可惜了。
之前的劇情大家也能看出來,我欲望強,其實我一開始不是這樣的。
是因為我練的功法就是采陽補陰,我一開始是通過親嘴來獲得真氣,可是這樣太慢了,直到有一天,我試了交合……
我嘞個豆,這修煉速度突飛猛進。
副作用是:欲望也與日俱增,內心也變得變態起來了……
咳咳,說正經的。
算上我登基這兩年,大齊至今經曆352年,算上我,大齊目前有20位皇帝,隻有我一個女帝。
很多人好奇我是怎麼登基的。
說來話長啦,那就從我的性格說起吧。
性格:從我以往的行事來看,很容易看出來我是個變態捏~雖然長得弱柳扶風的模樣,但喜歡欺負彆人,對虐待有特殊的癖好,不喜歡把人搞死。畢竟變態和草菅人命還是有區彆的。
我可不想以後在史官筆下當個昏君,隻要不鬨出人命,事就鬨不大。
我也想名垂青史啊,但如果要用我現在的東西去換,那就滾遠點吧。開心最重要。
對血腥的態度是……喜歡,但沒有也無所謂,包括我改造那些人的肉體。
聽著他們的慘叫確實很爽,但我深深地明白,這隻是附加價值,其實核心目的還是要讓他們發揮出作為工具的價值,所以我不會隨自己心意去破壞,不然恐怕剩不下幾個,還是要注意作用的。
上位嘛,不寒顫。皇位之爭,自然要用血澆灌,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尚且如此,何況皇位呢?
你看那把龍椅,外麵塗的金漆就是為了蓋住龍椅上淌著的血罷了。
說到我的登基之路,繞不開五王之亂。
最幸運的是,我出生沒趕上五王之亂。但我吃到了五王之亂結束之後那幾十年的混亂期所帶來的紅利。
今年是我的天德2年,讓我翻開史書跟大家夥聊聊五王之亂吧。
注意:我們大齊的習慣是現在的皇帝要給前麵一個皇帝修史,這樣史料保存的更完整一點。
而正常的史書都是後一個朝代給前一個朝代修的喔!
後麵的內容就是照本宣科啦。
我照著史書念的一段就會標注【史書】,沒標注的段落就是我的話啦,沒辦法~皇帝是個碎嘴子捏~
那是一個血腥的時期。
因為我爺爺愚蠢的駢恩令而導致的軍閥割據的整整八十年。
起因是:
太爺爺重病,他知道外夷虎視眈眈,也知道幾個王爺野心勃勃,臨死前給他留下一堆賊牛逼的將軍,還有王舂,林刑,等一大批能臣,還把其他兄弟打發到各地去就藩,給爺爺創造了絕佳的登基環境。
一百年前,爺爺的平樂元年,西夏聯合北遼犯邊,當時剛登基,地位不穩,給年輕時候的爺爺嚇破了膽。
【史書】登基之後,他下令允許宗親藩王擴充府兵,手下私兵不設限,上交中央的稅收大幅降低,用來抵禦外族,還有很多開放政策,幾乎不對藩王加以限製。
結局可想而知。
【史書】打退了外族,但各地藩王從此擁兵自重,尾大不掉。
書上原話是這樣的。
【史書】王舂、林刑等將曾請戰,武宗屑而駁之,驅藩王以攘外夷,後患無窮。
然後朝中有人建議削藩,我爺爺那個沒主見的家夥完全信任他,大刀闊斧的削藩。
找了個理由殺了魯王府上下三百多口。
又派人暗殺普王。
抄了寧王的家,其他人全殺了,寧王廢為庶人,流放崖州。事後雖然暴露了,但借口是暴病。
把晉王全家上下幾百口子人活活燒死,借口是天乾物燥,走水了。
順帶一提,這些事是在兩個月之內完成的,從平樂元年一月到二月底,殺的人已經超過四位數了。
【史書】藩王人人自危,匪敢待斃,各地藩王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勤王。
我大齊朝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離滅國最近的一次。
不過幸好有他,那個平樂元年2月底,從青竹山出來的沈姓武夫。
亂世,這種江湖門派所占的權重就被放大了。
【史書】初期有十多個藩王,手下的士兵幾萬到十幾萬不等,很少有突破二十萬的。
有也養不起。所以沒人會惹一個滿山幾百上千人都是練氣士、武夫的江湖門派。
鬨不好就是自取滅亡,所以那個時候,江湖門派的勢力很大。
那個叫沈仲南的男人(眼睛冒星星),帶著自己的兩百個師兄弟下山。
其中就有他最早的軍師慕容策,也是他的同門師弟,也是個練氣士,給他出謀劃策。
其他的包括裴天玄、廉虎、晁戰、龍翱、薑黯這幾位將軍也是從青竹山出來的。
他們由武道轉兵道,個個都是將帥之才,以討伐山匪的名義在當地周邊的村縣招募,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千人隊伍,而且戰鬥力非常精良,號稱沈家軍。
這個時候,才平樂元年3月。
【史書】4月在當地官府的幫助下蕩平了當時周邊的山賊和土匪。
【史書】4月底,當時的縣令在討伐山匪的戰鬥中被流箭射中要害,臨死之前向王爺舉薦他為杵縣縣令,稱他驍勇無雙,可堪一用。
他開始有了自己的地盤,後來他這支起義軍就靠著以戰養戰,慢慢打下了一片地盤。
這種沒有背景的匹夫,甚至連地方豪強都算不上,結局一般隻有一個,就是被朝廷招安、收複,或者被其他義軍、王爺吞並,絕無做大的可能。
但上天給了他機會。
5月中旬,杵縣當地的世家大族,劉家,大少爺劉安仁通曉天文地理,恰好回到杵縣,帶來了不少錢糧,也是沈仲南的結拜兄弟。
劉安仁決定跟沈仲南乾,給當時處於迷茫的沈仲南指了條明路,現在他已經擁有了五座縣城,也算一方豪傑,但跟王爺比還不夠看,而且招募不到人,是因為他沒錢沒糧,手下隻有三千多人。朝廷也是因此沒空管他。
有雄心壯誌,就要直搗黃龍,杵縣南邊隔著四座縣城的地方有一座鹿城。
雖然重兵把守,但那是整個平州的糧倉,而且隔壁的謙城還是整個平州的銀庫。
得其中一城,自有萬甲雲集,勝過十座城池,此五縣均可拋之。
沈仲南知道鹿城守軍起碼有兩萬,謙城守軍不下三萬。
而他把所有縣城的守軍,包括自己手下的三千人,東拚西湊也就隻能湊出五千人。
就這點人還想攻破兩三萬守軍,而且城防建設完善的鹿、謙兩城,無異於找死。
但是他選擇了賭,他收攏所有部隊,帶上所有家當,五千人鬼鬼祟祟地開赴鹿城。
5月底,劉安仁讓其中一千人分十多天潛入城內,這一千人身份和偽裝都已經做好,偽裝成流民。
躲過了嚴格的層層排查,雖然有幾個人被調查,但也沒什麼異樣,劉家的實力可見一斑。
六月中旬某天,沈仲南親自帶隊潛入城主府,暗殺了鹿城城主。
潛入的一千人配合幾個高手暗中行動,乾掉了城牆周圍的守軍,然後一共四個城門,開了三個,沈仲南很聰明,給他們留了一條路,他們就不至於殊死抵抗了,大大降低了戰損。
【史書】沈家軍殺入城內,守軍被暗中解決掉了一部分,而且城主和一大批官吏全被暗殺,群龍無首,很快就拿下了鹿城。
【史書】斬首一萬三,俘虜五千,逃走兩千人。
但新的問題來了,當時還沒稱帝的楚王秦東良。
他勃然大怒,當即派了兩萬大軍前來收複鹿城。
【史書】六月底,楚王兵臨城下。
他一麵依托堅固的城牆頑抗,一麵招兵買馬,竟然硬生生打退了兩萬大軍,守了一個月。
其中有一個人叫裴天玄,在攻打鹿城時有先登之功,首個登上敵軍城牆。
在防守楚王大軍的時候,身邊隻有自己一人,孤身陷陣,一往無前衝入敵軍戰陣,拚殺甲士數十人,一杆巨戟耍得虎虎生風。
此為陷陣之功。
在敵軍戰旗前斬殺敵將,立下斬將之功,而後殺光了戰旗前守護的甲士,此時支援才姍姍來遲。
他當即奪下敵軍戰旗,高聲呼喊敵軍已敗亂敵軍心。
一戰立四大戰功,亙古罕見。
沈仲南當即任他為第一營校尉。
【史書】這一戰後,沈仲南名聲大噪,一時之間加入沈家軍的人很多。
沒過幾天就召集到一萬五千人。
【史書】此時隔壁號稱平州銀庫的謙城已被重兵把守,守軍足足有五萬。
本來束手無策,準備等機會。
【史書】7月底,琅琊陸家的小少爺陸天成暗中來到鹿城投奔沈仲南。帶來了謙城的情報,城主及其身邊的侍衛武藝高強,加上戒備森嚴,難以複刻鹿城的勝利。
【史書】沈仲南都不知道怎麼辦了,結果陸天成說謙城城主願意獻城投降。
沈仲南都懵逼了,一問才知道這謙城城主是陸家門客。
沈仲南派人仔細調查了幾天,確認沒啥問題。
【史書】沈家軍接管謙城,一下子軍士就擴充到六萬多人。
可以說他現在是左手錢袋子,右手糧庫子,那年的沈仲南,19歲。
【史書】8月,沈家軍軍紀嚴明,善待百姓,沈家軍的人數在三個月內暴漲至十萬。
當時的楚王秦東良這時候才發現,不到半年時間新生的這支義軍已經發展得與自己不相上下了。
而秦東良由於丟了錢袋和糧倉,實力一落千丈。
【史書】10月底,秦東良被沈家軍徹底趕到荊州,他被迫和沈家軍議和,史稱:平州之約。
【史書】11月初,京城趁機派人聯係沈仲南,其實也就是招安,封他為平州布政使兼平州總兵,從此他們就是大齊沈家軍了。沈仲南當場答應。
沈仲南獲得官身,官方承認他們的合法地位。
【史書】平樂4年,沈仲南掃蕩平州各地義軍,徹底平定平州,而後招兵買馬,擁兵二十萬,手下擴編到八個營。
十三路禁軍初具雛形,其中騎兵兩萬,軍械充足,糧草難以計數。幾乎是一方諸侯了。
中間是亂戰的四年,沈仲南在做各種改革措施。
【史書】平樂8年開始,各地軍事衝突加劇。
西南的楚王秦東良打敗了西州的三位王爺,又奪了徐州,坐擁三州之地。這是他的巔峰。
西北的蜀王秦百樓打下錦州,加上自己的涼州,瓊州,共擁有3州之地,地盤大,但是物產貧乏。
江南、江東的:漓州、濱州被燕王秦快統一,幾乎統一了整個南方。
北方的宋王統一了雍州、幽州和北州。
東邊漢王秦居的崖州和冀州,其中冀州離京都十分的近。
外加一個沈仲南的平州。
【史書】一直到平樂14年,這五王之亂的格局才正式形成。
【史書】從這一年開始,天下十九州之中,朝廷能管轄的隻有中州,天州,廬州,兗州,東州這5州了。
哦,抱歉各位,剛才這行字太小了沒看見。
【史書小字】:平樂9年,沈仲南上報設立斥候營,朝廷準許成立。
我靠!這麼重要的消息居然寫這麼小的字!
我要沒記錯的話,後來平樂21年,他救了爹,封王之後,他把這些人原封不動地編入了楚王拱衛司。
平樂22年又改組為天策府,爺爺駕崩之後,索性編入軍中,正式更名白朽營……
奶奶的!這為什麼不攔住啊?要不然我現在早就完成削藩了!
咳咳,我要冷靜一下了。
【史書】一直到平樂19年,期間戰事不斷,不斷有新勢力抬頭,但五王割據的格局沒有改變。
沈家軍不一樣,他們從平樂14年開始,就發兵攻打蠻夷,聯合了當時的涼州總兵和徐州總兵……
他倆叫什麼來著……我看看書哈。
【史書】平州總兵沈仲南,聯合徐州總兵公孫平川,涼州總兵許雲天。
共同討伐西部大漠的西夏人。
沒人會蠢到這個時候對他們動手,他們明麵上是朝廷的人,動他們的話,等同於謀逆不說,會丟了大義,會失去民心。畢竟他們是在打外夷,是民族的事情。
這裡也誕生了一個名場麵:沈仲南三千滿甲親軍蕩平了整個樓蘭。
(翻翻翻)
沒有說這支親軍的名字,隻說這支親軍隻有五千人,但驍勇無雙,人人都是萬夫莫當之勇,全都是沈家軍精銳中的精銳,若是全軍滿甲衝陣,可破十萬大軍。
【史書】平樂17年,沈仲南率領親軍南下發現一個彈丸小國,估計也就半個州的大小,順手打下了這個古楚國,說是國,其實隻有一座樊城和周邊的幾個小村子。
然後沈仲南在此地遇到了……玉芙安,我靠!(八卦之魂燃燒,可惜記載不多)
二人一見鐘情,相見恨晚,沒多久就在一起了。
她也參與了斥候營的建設,而且提出了很多意見。
後來他們三個總兵協同作戰,將蠻人差點完全趕出大漠,西大漠就幾乎全是沙漠了。
同時期,歐陽龍和葉明剛剛嶄露頭角,在南邊討伐海盜和倭寇。
蕭家在幽州防備遼人。
【史書】平樂19年7月,沈仲南在此地插上大齊邊軍戰旗,此地離大齊邊境一千五百裡。
然後他們就回去了,再往深處打沒意義。
說出來你們彆笑……
平樂20年3月,這五頭蠢豬稱帝了,是的,這群呆逼……我……
說啥好呢,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腦子是不是被馬車壓過……
那不就寫明了你之前說的清君側是放屁嗎?擺明了謀朝篡位啊。
人家麵對稱帝帶來的口誅筆伐和負麵影響,處理方式是:既然我一個人稱帝會被人鄙視,那我們一起稱帝豈不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