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叫的可真順口。”
“你也不差。喊靈越喊的跟我媽似的。”
“去你的,好了,說事兒。”
拌了幾句嘴,兩人也沒轉移陣地,依舊在客廳,坐位沒變化,依舊斜對著。
劉小麗提及到剛才總結的三個問題,分彆是:
1.中國傳統文化與目前占據絕對話語權的歐美文化間的障礙;
2.到底哪一種舞蹈能代表中國?
3.古典舞的普及和傳播問題。
稍微了解一下這三個問題,便能知道為什麼會湧起深深地無力感了。
兩人很快達成了共識,不再關心外國人的評價,也不會主動聯絡接洽外國歌劇廳之類,更不會去國外參賽,因為沒用。
就像剛才那個舞蹈培訓室的評價,話很難聽,但那就是現有國外舞蹈比賽的評判標準,中國古典舞再美也無用,連個初賽都過不了,除非有讚助....
偶有中國舞者在國外獲獎,但也是舞者獲獎,舞蹈種類便不是了。
就像中國人用跆拳道、相撲在日韓等國的相關比賽中拿了獎,那有意義嗎?代表的隻是他個人,而非中國武術。
關於代表問題,這就更特麼難了,東西太多了。
少數民族舞蹈是不是中國舞蹈,當然是。
再說漢族而言,哪個朝代又能代表中國,舞者該穿哪個朝代的衣服?
沒法子確定的,彆說舞蹈了,民國時期的國服都是中山裝和旗袍,現在嘛,沒有定性,但這事兒看官方,嗯。
比如出席其他國家國宴時,尤其是那種西歐王室主辦的宴會,看看大家長穿的什麼衣服。
聊了一陣,劉小麗頭都大了,想了想說:“這個咱要不就彆管宏大敘事了,就說咱們,咱們就以漢唐為基調,輔以宋明,貪多嚼不爛。”
“可以,以傳世國畫、經典詩文為主題,便是咱們的編舞方向。”
“嗯,就這樣。”
接著關於普及和傳播的討論,劉小麗倒是想集合一些專家和老朋友,一起編寫一本中國舞啟蒙繪本,沒看錯,現在中國偌大的一個國家,關於中國舞連一本啟蒙繪本都沒有,這事情有多麼無法想象呢?
你能看到的國外所有主流舞蹈種類都有,而且是在五六十年前就有的東西。
可見所謂的重視不過是流於表麵罷了,人們談起街舞、爵士、肚皮舞、拉丁、芭蕾,腦海裡都有印象和一些固定動作,中國古典舞呢?
但這個話題的討論,讓楊靈越倒是想明白了一些問題,有些事情真的急不來。
“你要編冊子,真的很好,希望你有耐心,正如你定義的啟蒙二字,隻是在打地基,而且一定要拉官方入局。
學舞蹈之於現在的國人而言,尤其是古典舞,除了太難,還有太貴了,畢竟吃飽飯也沒幾年。
還有個認知的問題,太多人認為舞蹈隻是女人的事,下意識地就會覺得跳舞的男人“娘”。
還有就是自命清高的問題,現在的舞者太愛炫技,曲高和寡,下意識地和人民群眾拉開距離。
咱們最好不要這樣,可以編一些簡單的,實在的,慢慢推廣。當廣場舞都跳開古典舞的時候,便可以說的上一句全民普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