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為臣之道(上)(1 / 2)

不待詩語回答,張慧就揮退眾人,獨自往張梵的書房走去。然而,當她走到院外,看院外蒼勁的青鬆時,她的腳步卻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臉上露出了遲疑的神情。

張慧抬頭望向那些青鬆,它們挺拔而堅韌,仿佛無論風吹雨打都能屹立不倒。這讓她心中突然湧起一股莫名的情緒,既有對家族未來的擔憂,也有對自己行為的反思。

就在張慧徘徊不前的時候,身後傳來了一道熟悉而溫和的聲音:“慧兒,怎麼不進去?”

張慧忙轉過身,就看到祖父張梵正站在不遠處,目光中滿是關切和詢問。她心中一暖,快步走上前去,恭敬地行了一禮:“祖父。”

張梵微笑著扶起張慧,擔憂的問道:“這是怎麼了,為何站在門口不進去,是受了什麼委屈嗎?”

看著麵前白發蒼蒼的老人,張慧隻覺得鼻尖一酸,她嗡生翁氣的說道:“有您在,哪有人敢給我委屈,我隻是……隻是想您了。”

張梵聽了,眼中閃過一絲柔和,他伸手拍了拍張慧的腦袋,笑道:“傻丫頭,想祖父了就來祖父院子裡就是了,哪裡還用的著哭鼻子。好了,彆站在這裡了,進去陪祖父手談一局如何?”

張慧點了點頭,強忍住眼中的淚水,挽著祖父的手走進了書房。兩人坐在棋盤前,張梵執白子,張慧執黑子,開始了對弈。

棋局中,張慧的思緒漸漸清晰起來。她看著麵前縱橫交錯的棋子,仿佛看到了宮廷中錯綜複雜的權力鬥爭。她輕聲說道:“孫女近來讀書,看到了這麼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對於這句話,祖父是怎麼看的?”

張梵撚起一顆白子放在棋盤上,漫不經心的說道:“慧兒可還記得:‘小杖則受,大杖則走’的典故?”

張慧聞言兩眼一亮,她瞬間明白了祖父的意圖,驚訝地說道:“祖父的意思是,臣子在麵對君主的命令時,要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如果君主的命令是合理的、符合道義的,那麼臣子應該接受並執行;但如果君主的命令是荒謬的、違背道義的,那麼臣子就應該拒絕,甚至選擇離開對嗎?”

張梵沒有回答張慧,而是笑著說道:“用心點,該你落子了。”

“祖父~”

張梵無奈的把手中的棋子扔到了棋盤上,笑道:“還有什麼疑問,今兒一並提出來吧。”

“您……您不是教導哥哥他們要做一個好官嗎,您怎麼……”

張梵見狀無奈的笑道:“慧兒,你問我為何教導你們要做一個好官,卻又提到臣子在麵對君主命令時應有自己的判斷。”

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做一個好官,意味著要公正無私,心係百姓,時刻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著想。但這並不意味著要盲目服從君主的每一個命令。一個好官,應當有勇氣和智慧去分辨是非,去判斷君主的命令是否合理。當君主的命令與道義相違背時,一個好官在進諫的同時,也應為自己的家人做好萬全的準備。

慧兒,你知道臣子可以分為幾類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