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君心難測(一)(2 / 2)

“鹽水鴨。”夏守忠顫抖著聲音回道。

水禛聞言,眉頭微微一皺,隨即又舒展開來。他站起身來,走到案前,拿起一塊手帕,輕輕擦了擦手,說道:“呈上來吧。”

夏守忠連忙起身,從門外端來一個精致的食盒,小心翼翼地打開。一股濃鬱的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但水禛卻隻是淡淡地看了一眼,並未伸手去取。

他轉過身,看向夏守忠,問道:“送菜的人可有說什麼?”

夏守忠認真回想一番,回道:“來人說,今年的蓮蓬比以往甘甜許多,問要不要給府上進獻一些?”

水禛聞言,眉頭微微一皺,隨即又舒展開來。他沉吟片刻,說道:“你讓他們準備一下,明日午時本王過去看看。”

“喏。”夏守忠應了一聲,連忙退下準備去了。

夜幕降臨,京城的大街小巷逐漸安靜下來。水禛的書房內卻依然燈火通明。他坐在案前,手中的筆卻遲遲沒有再次落下。

與此同時,紫禁城內,仁康帝的心情卻是另一番景象。近日來,他總感到一股難以名狀的煩躁和不安,尤其是在早朝上,麵對著那些為了各自利益而爭論不休的朝臣,他的耐心似乎已到了極限。每當這時,他眼中便會閃過一抹危險的寒光,那是一種壓抑著殺人衝動的冷冽。

今日的早朝,與往日並無二致,仿佛時間的車輪在這裡緩緩碾過,留下一道道不變的痕跡。朝堂之上,依舊是那些熟悉的麵孔,他們或老或少,或威嚴或狡黠,但無一例外,都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話題依舊老生常談,關於稅收、邊疆、民生,每一個議題都足以牽動整個帝國的神經。

大臣們或激昂陳詞,慷慨激昂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與立場;或低首默思,暗自盤算著如何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取得最大的利益。他們各自為政,各懷心思,有的為了國家的未來憂心忡忡,有的則為了個人的權勢與利益而費儘心機。

仁康帝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目光深邃而複雜。他仿佛是一位超脫於世俗之外的旁觀者,靜靜地看著這場鬨劇在眼前上演。大臣們的爭吵與辯論,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每一個角色都按照既定的劇本在演繹著自己的故事。

一輪激烈的爭論過後,朝堂之上終於暫時恢複了平靜。大臣們分列兩旁,臉上或帶著得意,或帶著失落,但無一例外,都在等待著仁康帝的裁決。

仁康帝剛要開口,隻見禦史馮軒越過眾臣,徑直跪倒在仁康帝的禦階之下。

馮軒的舉動讓朝堂之上再次沸騰起來,大臣們紛紛投來驚訝的目光,議論聲四起。馮軒卻不為所動,他抬頭望向仁康帝,眼中閃爍著堅定與決絕。

“陛下,微臣有本要奏!”馮軒的聲音清晰而有力,穿透了朝堂的喧囂,直達仁康帝的耳畔。

“準奏!”

“臣參太子縱奴行凶,當街欺壓百姓,影響惡劣,請陛下明察!”馮軒的話語如同連珠炮般吐出,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擊在朝堂之上每一位大臣的心頭。他的眼神堅定,語氣果決,顯然已經掌握了確鑿的證據。

仁康帝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如水,他目光如炬,直視著馮軒,仿佛在審視著每一個字,每一個細節。他深知,太子之事非同小可,一個不慎就會引起朝堂動蕩。

“此事容後再議。”仁康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打斷了馮軒即將出口的話語。

“眾卿可還有本奏?”仁康帝的目光掃過朝堂之上的每一位大臣,仿佛在尋找著其他更為緊迫或重要的事務。

“陛下……”馮軒欲言又止,他深知此刻再提太子之事已是無益,隻能將滿腔的憤懣與擔憂深埋心底。

“來人,馮禦史近日太過勞累,朕特賜其休假一月,以養精蓄銳。”仁康帝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關懷與安撫。

隨著仁康帝的旨意下達,朝堂之上的氣氛逐漸緩和下來。大臣們紛紛投來複雜的目光,有的敬佩馮軒的剛正不阿,有的則暗自慶幸自己未卷入這場風波之中。

馮軒雖然心中充滿了不甘與無奈,但也明白此刻的自己無力改變什麼。他深深地看了一眼仁康帝,那雙曾經充滿堅定與決心的眼眸此刻卻隻能流露出順從與接受。馮軒緩緩跪拜在地,領旨謝恩,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臣,馮軒,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仁康帝深深了看了馮軒一眼,冷聲道:“退朝!”

隨著仁康帝的離去,大臣們也紛紛起身,各自懷著不同的心思與情緒,緩緩退出了朝堂。有的大臣在私下裡議論紛紛,猜測著仁康帝的真實意圖與接下來的行動;有的則選擇沉默不語,靜待事態的發展。

唯獨馮軒,獨自站在朝堂的一角,望著仁康帝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馮禦史,你……哎,糊塗啊!”一位大臣低聲歎息,言語中充滿了對馮軒的惋惜與不解。

“馮兄,哎,日後多保重吧。”另一位大臣走上前來,輕輕拍了拍馮軒的肩膀,眼中滿是關切與擔憂。他明白,今日之事過後,馮軒的仕途必將受到重大影響。

“馮大人,今兒真真好大的威風呐!”一個略帶諷刺意味的聲音在人群中響起。說話之人顯然對馮軒今日之舉持批評態度,認為他過於衝動,沒有考慮到後果。

麵對這些或同情、或諷刺的話語,馮軒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裡,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他的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今日之事的無奈與遺憾,也有對未來的擔憂與迷茫。

從金鑾殿出來後,仁康帝沒有多做停留,徑直前往了禦書房。他的步伐穩健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曆史的脈絡上。

“萬歲爺,四皇子求見。”戴權小心翼翼的上前回稟道。

仁康帝聞言,停下腳步,目光如炬地望向遠方,仿佛在思考著什麼。片刻之後,他冷聲道:“傳!”

“萬歲爺傳四皇子禦書房覲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