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爭議(2 / 2)

再者說,戰爭隻會帶來災難與痛苦,對於兩國百姓而言皆是如此。我大盛作為大國,更應秉持和平與寬容的理念,以和為貴,化解爭端。如此方能彰顯我大盛的大國風範與智慧。”

“狗屁的以和為貴,人家都欺負到頭上了,咱們還縮著脖子講和?陛下,微臣堅決反對!”一位武將情緒激動,大步流星地走出隊列,聲音如雷鳴般在大殿中回蕩。

他的臉上滿是憤慨,雙眼圓睜,仿佛要將心中的怒火全部傾瀉而出:“羅刹國狼子野心,屢次侵犯我大盛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今他們雖然投降,但那是因為他們知道打不過我們,是迫不得已之舉。陛下若真的接受了他們的投降,隻怕他們會更加肆無忌憚,以為我大盛軟弱可欺!”

此言一出,大殿內的氣氛再次變得緊張而凝重。一些武將出身的臣子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這位武將的觀點。而文臣們則麵露難色,他們深知戰爭帶來的災難與痛苦,更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

“微臣以為,護國將軍此言差矣。”一位文臣緩緩開口,聲音雖不高亢,卻異常堅定,“戰爭並非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我大盛作為大國,更應秉持和平與寬容的理念,通過外交手段化解爭端。若輕易動武,隻怕會激起更大的仇恨與衝突。”

“哼,文人的酸腐之氣!”護國將軍不屑地冷哼一聲,滿臉鄙夷,“你們隻知道動動嘴皮子,哪裡懂得戰場上的生死搏殺?若我大盛不展現出強大的武力,羅刹國怎會真心臣服?”

“護國將軍此言差矣。”另一位文臣站起身來,語氣平和卻充滿力量,“戰爭並非彰顯武力的舞台,而是兩敗俱傷的悲劇。”

大殿內再次陷入激烈的爭論之中,武將們主張以武力震懾羅刹國,而文臣們則堅持和平解決爭端。雙方各抒己見,互不相讓。

“陛下,微臣以為,和與戰皆非上策。”一位中年文臣忽地走到大殿中央,聲音雖不高亢,卻異常堅定,“羅刹國雖屢有侵犯,但其國力亦不可小覷。若貿然納降,恐養虎為患;若大興刀兵,又恐勞民傷財,且邊疆不寧。微臣建議,不妨采取‘以夷製夷’之策。”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這位提出新見解的臣子身上。

“陛下,羅刹國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其部落眾多,各有利益糾葛。我大盛可暗中扶持其中較弱小或有怨言的部落,使其內部產生矛盾,自相消耗。同時,加強邊防,但不主動挑釁,待其國力衰弱,再尋機圖之,如此方為上策。”中年文臣條理清晰地解釋道。

“嗯,此計倒是頗為巧妙,既能避免直接衝突,又能削弱羅刹國實力。”仁康帝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此計持讚同態度。一位武將出身的臣子冷哼一聲,道:“此計雖妙,卻耗時日久,且需大量細作潛入羅刹國,風險極大。萬一挑撥不成,我大盛將陷入被動。”

“風險與機遇並存,此乃兵家常理。”中年文臣淡然一笑,似乎早已料到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隻要謀劃得當,細作訓練有素,風險自可降至最低。況且,相比直接繼續開戰,此計無疑更為穩妥。”

“羅刹國皆是一些未曾教化的愚民,其國土也多是不毛之地。與其浪費精力與其糾纏,不如集中力量發展我大盛,待時機成熟,再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其蕩平,豈不更為痛快?”武將出身的臣子話語中帶著一絲不屑,顯然對羅刹國並不放在眼裡。

中年文臣聞言,微微搖頭,道:“將軍此言差矣。羅刹國雖民風彪悍,但其內部亦不乏智者。且其國土雖多為荒蕪,卻也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若我大盛能妥善經營,必將為我所用,增強國力。”

他頓了一頓,繼續道:“再者說,以雷霆萬鈞之勢蕩平羅刹國,雖看似痛快,實則後患無窮。一來,此舉必將激起羅刹國民眾的強烈反抗,使我軍陷入無儘的戰爭泥潭;二來,我大盛亦需付出巨大的代價,國力受損,得不償失。”

仁康帝聽著雙方的爭論,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戰爭與和平的利弊,也明白每一場戰爭都將是對國家與民眾的考驗。他目光深邃地望向大殿外,仿佛能穿透重重雲霧,看到未來的景象。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仁康帝終於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然而,國家大事,需謹慎權衡。朕以為,可先采納文愛卿的‘以夷製夷’之策,暗中扶持羅刹國內部弱小部落,使其自相消耗。同時,加強邊防,確保邊疆安寧。”

他頓了一頓,繼續道:“至於護國將軍所提的直接蕩平羅刹國之策,朕以為需謹慎考慮。若時機不成熟,貿然出兵,必將後患無窮。朕希望諸位愛卿能齊心協力,共謀國家大計,確保我大盛長治久安。”

武將們見仁康帝主意已定,紛紛收斂起臉上的不甘與急切,恭敬地低下頭,齊聲應和:“陛下聖明,微臣等謹遵聖諭。”

大殿內再次恢複了平靜,戶部尚書見狀,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問道:“陛下,關於羅刹國賠償事宜,是否需要進一步商討?如今咱們俘虜了近七成羅刹國王室成員,這無疑是我們在談判桌上的一大籌碼。”

仁康帝正要開口,卻注意到那位中年文臣正對自己擠眉弄眼,心中不由生出幾分好奇。他故作思索狀,環視眾臣,緩緩問道:“諸位愛卿可有什麼提議嗎?”

中年文臣見狀,忙站出來,恭敬地行禮後說道:“陛下,如今夜色已深,幾位閣老年事已高,恐怕此刻已是疲憊不堪。再者,關於羅刹國賠償事宜,事關重大,需從長計議。微臣鬥膽建議,不如今日先讓諸位閣老回去歇息,明日再行商討,如何?”中年文臣邊說邊對仁康帝眨眼,同剛剛提出‘以夷製夷’時判若兩人。

仁康帝頓時來了興趣,笑道:“魏卿所言甚是。今日確實夜色已深,眾位愛卿跪安吧。”

“陛下聖明,微臣等告退。”眾臣齊聲說道,隨後便準備退出了大殿。

然而,就在這時,仁康帝突然喊道:“魏卿如今正值盛年,又是朕的肱股之臣,就不必著急退下了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