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鸚鵡雙頰泛起一抹羞澀的紅暈,雙手不自覺地揉搓著裙擺邊沿,猶豫再三,她低垂的眼眸裡閃爍著猶疑與焦慮,話至嘴邊卻又咽下,反複斟酌該如何表達。她咬唇片刻,終於鼓足勇氣啟齒:“太子殿下……”她微微欠身,聲線低垂且略帶顫抖,“奴婢在顯陽殿灑掃之時,奴婢有個好友……那是個風雨交加的日子他,他將自己的衣衫贈予了奴婢,自己卻冒著大雨返回,隨後不幸感染了風寒。”
回憶起當日情景,王鸚鵡眼底泛起了淡淡的哀愁與憂慮,繼續道:“如今算來,已有將近十日未能與他相見,奴婢始終掛念著他,擔憂他的病情是否好轉,卻又因奴婢身處東宮,無法親自探望。”“這都過去快十日了,奴婢一直在東宮儘責,但心裡始終放不下他,也不知他現在病情如何,是否已經痊愈。”
王鸚鵡意識到自己此舉可能觸犯了宮中的規矩,她臉色倏地蒼白,身形一顫,膝下一軟,跪在地上。她低首伏地,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朋友病況的深深憂慮,也有對自己越矩行為的自責和恐懼:“昨日,奴婢趁空檔特意前往顯陽殿探訪,本以為能一解心中的懸念,卻不料……”王鸚鵡額頭上滲出了細細的汗珠,內心充滿了矛盾與痛苦“太子殿下,奴婢知錯了,私自離開東宮前往顯陽殿,確實違反了宮中的規矩。奴婢願意承擔一切懲罰,隻求太子殿下能體恤奴婢一片關切之心,或能幫奴婢打聽到那位朋友的近況,奴婢感激涕零。”
劉休遠端坐於精雕細琢的屏風後,聽聞王鸚鵡如此掛念那位“友人”,其眉宇間的神情微妙變化,仿佛春風吹皺了一池湖水。他心底暗自湧動著一股喜悅,猶如初綻的花朵在陽光下悄然舒展瓣葉。
劉休遠嘴角勾勒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思緒翩翩:“王鸚鵡啊,你可知,你所掛念之人就在眼前。”
劉休遠清了清嗓子,刻意壓製住內心的波動,保持著太子該有的威嚴氣度。他審視著麵前跪拜的王鸚鵡,那張嬌俏的臉龐上寫滿了愧疚與擔憂。他緩緩開口,聲音雖冷峻卻透著幾分柔和:“王鸚鵡,你起來吧。你雖借著疲倦的理由,私自去了顯陽殿,但孤不會因此責怪於你。”
王鸚鵡聽到太子劉休遠的寬恕之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仿佛冬日陽光穿透冰雪,瞬間驅散了內心的陰霾。她低垂的眼瞼輕輕抬起,眸子裡閃爍著感激與慶幸的光芒。她深吸一口氣,儘可能讓自己顯得鎮定,然後以最恭敬的姿態答謝道:“奴婢謝太子殿下寬宏大量,奴婢銘記於心,定會引以為戒,不再擅自行動。”她緩慢而堅定地站起身。
劉休遠似乎有意探究此事,故作不經意地詢問王鸚鵡:“王鸚鵡,你之前提到的那個讓你掛念的朋友,他乾什麼的,或許孤可能知道?”
王鸚鵡麵上浮現出一抹赧然,小心翼翼地稟告道:“回太子殿下,奴婢所掛念者,他是宮中的一名侍衛。劉侍衛有幾次到至顯陽殿當值。就是在那樣的機緣巧合下,奴婢與他多次相遇交流,彼此漸漸熟識起來。”
劉休遠眼眸流轉著狡黠的光暉,不動聲色地向王鸚鵡拋出問題:“王鸚鵡,你所提及的那位侍衛,他為人究竟如何呢,你為何對他如此上心?”劉休遠明知故問。
王鸚鵡輕聲細語道:“太子殿下,起初,奴婢對他有些誤解,有一次因為誤會,奴婢還曾舉著掃帚試圖把他趕出去,甚至任性的要求他幫我擦拭地板。可是,劉侍衛並未因此對我心生怨懟,反而始終保持著溫和的態度。”
她的眼中閃爍著愧疚與感激的光芒,繼續敘述道:“那次之後,奴婢才知道劉侍衛並非我想的那樣。他的脾氣極好,寬容大度,不僅沒有計較我的無禮行為,還在日常中儘心儘力地幫助我。他還教奴婢讀書識字,那份耐心和細膩。”王鸚鵡滿麵愁容地繼續向太子劉休遠傾訴:“那日驟雨瓢潑,劉侍衛見我沒有攜帶防雨之物,竟然毫不猶豫地脫下自己的外衣給我遮擋風雨。現在想來,奴婢心中倍感歉疚,因為他的這一舉動導致他自身受涼,不幸感染上了風寒。王鸚鵡雙手緊握,語氣中透露出無儘的憂慮:“聽聞劉侍衛在家中的生活並不如意,尤其是他的後母阿姨待他尤為苛刻,奴婢有十天沒能見到他的身影了,不知他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轉?”
太子劉休遠靜靜傾聽王鸚鵡情深意切的講述,她的憂心忡忡與牽腸掛肚顯然全係自己的身上一身。劉休遠感到自己的身體日漸康複,這些日子以來,雖然大部分時間隻能隔著重重屏風與王鸚鵡交談,但那種被空間隔閡帶來的沉悶感愈發難以忍受。看天氣不錯,到是可以和王鸚鵡在自己東宮的花園走走劉休遠怕王鸚鵡擔心道:“念你這幾日辛苦照顧孤,今日午後未時,太陽正當頭,陽光明媚,孤讓慶國去叫他,允許你免去午後的當值時間,去東宮玄圃等候。那裡秋色宜人,孤想劉劭養了十天病了,應該好了。孤東宮的花園也適合修養身心。”
王鸚鵡聽聞太子的安排,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她連忙屈膝行禮,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奴婢謝過太子殿下,奴婢謝過太子殿下。”
王鸚鵡離開後,劉休遠獨坐在寢殿中,陽光透過半開的窗欞斜斜灑在他身上,映襯得他的麵容越發沉靜。他略微整理思緒,片刻之後,貼身太監陳慶國聞聲匆匆步入,恭敬地等候太子的吩咐。
劉休遠低聲對陳慶國道:“慶國,今日午後我要去玄圃園小憩,此事不得泄露給任何人知曉,包括東宮中其他的太監宮女。你需親自安排,確保午後未時左右,除了我和王鸚鵡,禦花園內不能有其他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