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集體力量大(2 / 2)

袁閥 左子洵 6288 字 11個月前

袁珣走到案頭,將那寫滿文字的蔡公紙遞給戲忠,笑著解釋道:“此時流民已經到了鬼穀,需要的是大家集中力量建設生產,自然不能像之前一樣,我無償供給糧草給他們,為了提高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我準備成立這個‘集體生產隊’。”

戲忠問道:“何為集體生產隊?”

袁珣豎起手指道:“集體生產隊,顧名思義,其意義在於公一字,其實就是讓流民組成集體生產隊,我們的農具工具不以私人所有,而是以集體所有。流民統一勞動,建設鬼穀營地,按勞分配口糧布匹等需求。”

戲忠不愧才智過人,袁珣不過點了個大概,戲忠就領悟到了集體生產隊形式集體製的好處。

“好想法,此法杜絕了流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情況,又能集中力量建設營地,隻不過如何計算流民的勞動來分配糧食呢?”

和聰明人聊天就是不累!

袁珣笑道:“就靠計算工分,每個人按勞動掙取工分,然後用工分來算口糧,亦可用工分換取布匹,我觀潁水對岸盆地,雖然不大,但是也有兩三千畝,完全可以開墾作為土地,有甚者,甚至可以用工分來換取土地糧種。”

“意思工分就是錢財?”

袁珣點點頭,又搖了搖頭:“可以這麼說,但也不全是,前期修建營地,可以用工分形式來結算個人所需,待營地建設完畢,煤礦開采出來,我們開始盈利以後,還是要以雇傭的方式來支付工錢,不過那時候,集體生產隊就沒有意義了。”

在祖國剛成立時,百廢待興,集體生產隊模式帶來了第一、二次五年計劃,實現了工業現代化,這種集體經濟製度可以說功不可沒。

可以說是在生產力低下情況下想要快速提升實力的不二法寶。

後世的事情暫且按下不表,可是在地方建設上,集體生產隊卻是時效率極高的一種製度,而且也給祖國帶來了“基建狂魔”的稱號。也十分的符合鬼穀建設現階段的需要。

袁珣前世乃是改革開放、乃至國家經濟迅速騰飛時代的人,他當然知道這種集體製的情況,取其精華不是難事,在鬼穀的基建完成後,商會接管礦產,這東漢版集體生產隊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到時候可以雇傭流民為礦工,還有各種商行作坊的員工,流民中有想做生意的,商行也可以低息貸款給他們嘛。

戲忠一拍手掌,說道:“此策極好!我看可行!”

定下此策後,戲忠又和袁珣討論了一番鬼穀的規劃,二人奸笑著將潁水對岸盆地以及周邊山峰“納入囊中”,在李旻給的地契文書上填了幾筆,鬼穀領地霎時間多了兩倍有餘。潁水對岸盆地被規劃為居住區。

二人談到建造房子,袁珣問道:“不知陳家為我們收集到了多少泥瓦匠?”

戲忠想了想說道:“不多,木工五人,泥瓦匠六人,不過流民中青壯大多會一些,倒是不用擔心。”

袁珣點頭恍然,這個時代不同於後世,百姓房子家具大多都是自建,人人都會一些木工和泥瓦活計並不稀奇。

可是傳統土木建造的房子速度太慢,等到能建成住下兩千多人的住房,隻怕需要個兩三年。

對了!水泥!

倘若用水泥加上建窯燒磚,速度可能會快上一倍有餘!

袁珣想到這裡,站起身出了帳篷,外麵的流民們已經把營帳建好,大多都是用樹枝和樹葉建的簡易帳篷,大家都在生火做飯,一時間整個盆地之上煙幕繚繞。

戲忠看袁珣突然走了出去,苦笑著搖了搖頭,這幾日他早已習慣這個少年一驚一乍的性格,袁珣隻要是想起什麼事情,立馬就會去安排,他心中好奇,也跟著袁珣走出營帳。

“師兄!師兄!”

袁珣在帳篷前大叫起來,片刻後,端著個陶碗正在吃飯的史阿也從不遠處的帳篷裡鑽了出來,一同出來的還有高覽、孔秀、周倉。

“公子何事喚我?”

“勞煩師兄將陳家送來的泥瓦匠和木匠帶來,我有事要問他們。”

史阿放下飯碗就朝著流民營地方向跑去,高覽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袁珣要做什麼。

片刻後,史阿帶著六個身著短裾拚命打扮的人過來,其人老少皆有,袁珣上下看了看他們,問道:“請問幾位大匠,倘若我們在此建立一個供以所有人住的鄉村集市,需要多長時間?”

那幾個泥瓦匠見問話的是一個錦衣公子,都畏畏縮縮不敢說話,片刻後終於有一個年長一些的老泥匠鞠了一躬,結結巴巴說道:“我等隻是鄉間泥瓦匠,當不得貴人‘大匠’稱之,不知貴人要建哪種房子?木房還是土坯房?”

“請問老者,隻能建這兩種麼?為何不建磚房?”袁珣奇怪的問道。

聽到袁珣的話,周圍一眾人全部呆立當場,麵容古怪的看著袁珣不說話,搞得袁珣渾身不自在。

磚房很奇怪麼?為何各個這樣看著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