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救兵(2 / 2)

說著從桶裡抓了一尾大草魚用繩子串好,非要沈長林拿著,說是賠罪禮。

錢氏納罕:“賠啥罪?這禮太厚了,我們不能要。”

丁子仁的娘親在村裡出了名的潑辣,但隻要不招她,是極講道理的,聽兒子說弄丟了同窗的硯台,事雖了了,但東西是在兒子手中丟失的,還是要給人家賠個禮,今天能偶遇,她求之不得,省得再去鹹水村跑一趟。

“這麼會事兒啊,我們心領了。”錢氏連連推辭,這魚目測有五斤,值二十文錢呢。

丁子仁他娘十分霸道的將魚往錢氏籃子裡放:“甭客氣啦,我家養魚的,不缺這個,往後咱就成熟人了,要吃魚上我家來買!”

錢氏這才收下,寒暄幾句後方帶著孩子繼續趕路。

硯台和墨丟過的事,錢氏不知道,沒聽孩子們提起。

沈長林弱聲道:“先生囑咐過,這件事不可多說,我就沒講。”

沈玉壽也小心翼翼的:“奶奶,你彆生氣。”

剛知道信兒的那一刻,錢氏還真有些冒火,丟了貴重的東西,這倆小的竟然一字不提,但看他們軟聲說話的可憐模樣,火氣又熄了,丟文具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倒是他們小小年紀就能單獨處理事情,很聰明。

於是她哼哼道:“什麼芝麻綠豆大的事,我懶得聽!”接著看看籃子裡的大草魚,她笑了,拿二斤白麵一點乾貨回娘家原是有點寒酸小氣的,現在多了一條魚,那可就體麵多了。

錢家就住村口,錢氏的老娘老爹都健在,見女兒帶小外孫回來了,那叫一個高興,沈長林不用錢氏開口,就禮貌乖巧的喊人,一口一個太爺爺、太奶奶、舅爺爺、舅奶奶,把眾人哄得樂嗬嗬。

錢氏族人多住在附近,聽說姑奶奶回來了,除了沈玉壽外還帶回個陌生小男娃,都過來看。

鹹水村和小竹村相隔不遠,錢氏家裡收養了個孤兒的消息,村裡人聽說過。

但傳聞是一回事,親眼見證又是一回事。

錢氏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大家翻看著沈長林寫的字,打量他的長相衣著談吐,都誇這孩子漂亮聰明,將來有出息,錢氏是走運了,錢家的幾個孫子也十分熱情,拉著沈長林沈玉壽到院後抽陀螺玩。

送走了看熱鬨的族人,錢氏老娘才有空翻看女兒帶回來的禮,邊看邊埋怨:“人回來就行,拿這麼多東西做甚?魚帶回去,熬了給媳婦兒子補身子,羅氏年歲也不算太大,不到三十呢,好好調養一番肚子說不準還有動靜。”

錢氏早就不抱幻想了,搖搖頭轉了話題:“家裡有吃的,再說,帶來的東西哪有拿回去的道理。”

知道女兒好強,錢氏老娘不再多說,盤腿問道:“快說正事吧。”

農忙的時候回家,一定是遇著事情了,錢氏隻好把來意說了。

“好辦。”錢氏老娘把大孫子錢壯喊來,叫他套上牛車跟姑姑回鹹水村。

地裡活兒多,錢氏不想耽擱時間,坐上牛車帶著孩子就返程,錢氏老娘追上來,埋怨她走得太急,塞了好些瓜果蔬菜吃食到牛車上才作罷,錢氏推遲她就黑臉說是給孩子吃的,不一會族內親戚也追上來,往沈長林口袋裡塞了好幾個紅包,雖然金額不大,一文兩文的,加起來十來文錢,但這是禮數。

沈長林上了族譜改了戶籍,在禮法上就是錢氏的親孫子,錢家的親外孫。

“收吧。”錢氏點了頭,沈長林才把紅包收下。

錢壯今年二十,壯的像頭牛犢,駕著牛車飛速的往鹹水村去。

而鹹水村村口的水井旁,周氏正坐在石板上捶腿歇腳,有人閒話道。

“你家四個兒子呢,你還下啥地,在家煮煮飯得了。”

周氏搖頭:“不行呐,我家的收完了,還得顧侄兒家呢,他家的七畝地,我年年幫忙,一分錢都沒要的。”

“那你真是心善。”

周氏繼續揉捏著腿:“沒法子嘛,親人呀,打斷骨頭連著筋,要幫忙的。”

隻不過今年,她要好好敲錢氏一筆。

寡婦白氏也在旁邊歇腳,冷哼一聲:“錢是沒要,糧食你沒少收吧?”

周氏眼睛一瞪,正要和白氏爭辯,突然聽前麵車軲轆咯吱咯吱的聲音。

扭頭一看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錢氏竟然坐著一輛牛車帶著個壯實的小後生回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