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過後,假期結束。
霜凍和雨雪天氣繼續,國內的溫室效應理念持續發酵,不少人都開始認真正視這一論調,相關的節能低碳行業開始萌發。
而遠在國外的吳奇,日子依舊那麼悠閒,陸恒的褒獎仿佛清風拂麵,並沒有讓他有一絲一毫的激動。
因為他知道,在接下的日子裡,天機集團將一路高歌,持續不斷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使最大的資金缺口也會被彌補,漸漸形成一個可以自我循環的體係……
而這個體係未來的走向,他的眼中閃爍著迷離。
現代資本主義發展到最後,企業的形態無非四種,托拉斯、康采恩、辛迪加、卡特爾……
也並非要刻意追求壟斷,而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擊敗競爭對手,然後無形中擴大市場,自然而然就成了壟斷。
擊敗對手,打壓追趕者,這都是一家公司的經營本能,而當在整個行業做到極致後,自然就形成了以上的模式。
托拉斯(也就是trust)。參加的企業在生產上、商業上和法律上完全喪失獨立性。相當於公司,董事會統一經營全部的生產,銷售和財務活動,原企業主成為股東,按股份取得紅利。
由許多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或產品有密切關係的企業合並組成。旨在壟斷銷售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和投資範圍,加強競爭力量,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
托拉斯的董事會統一經營全部的生產,銷售和財務活動,領導權掌握在最大的資本家手中,原企業主成為股東,按其股份取得紅利。參加的資本家為分配利潤和爭奪領導權進行劇烈的競爭。
前麵一點是特征,中間一點是目的,後麵一點是表現。
比較知名的還是洛克菲勒家族為核心的石油托拉斯集團。
於1879年首先在美國出現,當時叫美孚石油托拉斯等。托拉斯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企業組織,參加者在法律上和業務上完全喪失其獨立性,而由托拉斯的董事會掌握所屬全部企業的生產、銷售和財務活動。原來的企業主成為托拉斯的股東,按照股權的多少分得利潤。資本主義托拉斯一方麵可以保障投資者的優厚利潤,提高投資者興趣,刺激投資,促進業務擴充,有利於經濟發展;另一方麵會減少競爭,阻礙企業技術進步和新興企業的發展,影響中小企業的生存,增加消費者的負擔。
在社會主義國家,托拉斯是社會主義企業的組織形式之一。我國在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中央工業交通部門先後試辦了煙草、鹽業、醫藥、橡膠、鋁業、汽車、紡織機械、地質機械儀器等十二個托拉斯企業。
沒錯的,說的就是煙草,招商,電網,石油……
對於吳奇而言,他此時在國內,已經摸到了天花板。
這些國企的存在,以及整個行政體係,保證了國內出現不了這種企業,即使做到一個小行業托拉斯都不行。
那有沒有其他的方式?
當然有!
那個與我們相同體製的國家,在九十年代的那麼一倒,同樣為對方本國的企業打開了托拉斯企業的生存空間。
唔……
吳奇肯定是不敢的,同樣也不想這麼做。
當然,他也可以控製一些小國的某些行業,成為某個國家地區的托拉斯企業。
眼前就有這麼一個機會,希臘的債務問題嚴重,恰好是彆人上下其手的機會,不過希臘本土的強勢產業,比如船運和旅遊業等等,都不與吳奇的產業契合。
而且不論是歐盟各國,還是國際資本集團,都不會放著吳奇撿便宜,也許可以靠著先知先覺,從中賺上一筆倒手費,但是真的想整合對方產業,政治問題和當地民意所向,都不是吳奇能玩得起的!
而康采恩是由音譯而來,有“相關利益共同體”的意思,是壟斷組織的高級形式之一,由不同經濟部門的許多企業聯合組成。
包括工業企業、貿易公司、銀行、運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旨在壟斷銷售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