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電影博物館和《初吻》(1 / 2)

來了法國之後,一下閒暇起來。

紅酒、美食、電影,前兩者享受了不少,作為起源地的法國電影卻早已衰落了。

聽說法國政府扶持文藝片,有專門的文藝片院線上映,吳奇沒興趣出門看電影,莊園中有一個私人小電影院。

說是小電影院,其實一點不小,上百平米的麵積,能擺下上百張的椅子。

參觀了一下電影院裡的收藏,還有幾台老式的膠片放映機,以及一整麵牆的膠片電影,這大概是前主人留下的,聽著莊園的管家介紹,這是一個電影的放映者“積攢”的。

這位放映者是酒莊的工人,現在已經去世幾年時間了,羅斯柴爾德家也沒拿走這些,所以這些老膠片也是莊園的財產。

吳奇和孫狸好奇的打量著一切,畢竟他們成長時期的華夏影院,還沒有淘汰那種轉圈圈的膠片放映機,甚至小學的時候還會被學校組織去禮堂一起觀影,吳奇還記得在學校禮堂中,就用這種老放映機,看過《地雷戰》、《地道戰》、《大鬨天宮》、《哪吒鬨海》、《衝出亞馬遜》這類的電影。

兩人像是遇見了寶藏一樣,一頭鑽進了這個收藏庫裡。

架子上的電影膠片都用銀色的殼子存儲,很好的隔絕了空氣還能防潮防黴,不過銀色的膠片殼子上都是用法文標注的,從最早的字跡已經有些模糊斑駁了,紙條也因為時間的緣故漸漸變黃了,而最新的也許因為收藏著年紀漸大的緣故,把那些新的標注字母寫的越來越大了……

吳奇親手從箱底找出了一塊白色幕布,在裝修的超級先進的放映廳中掛好。

放映機保養的很好還能用,兩人淘出了一個電影膠盤,關燈後光影投的在屏幕上了,這部正在放的電影一點不出名,而且還是黑白的全劇法語對話,兩人看著屏幕上並不出彩的劇,倒是圓了兒時看電影時的夢想,伸手摸了摸轉動的放映機,老的劇也感覺津津有味的。

一整天的時間裡,兩人膩歪在裡麵。

從最早的默片喜劇時代,再到黑白感片時代,依舊後來的彩色膠片時代。

到了如今的零九年,數碼攝影已經普及了,膠卷時代凋敝在即,就連最大的膠片廠家都倒閉了,也許可以建立一個私人膠片電影博物館?

把想法給孫狸說了,立刻得到了她的認可。

她名下的慈善事業越來越大,經營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了,各地的鄉村學校建設漸漸停止,主要是國家也開始發力了,在農村基礎教育建設方麵很投入,所以現在的主力都在山區和偏遠不發達地區。

除了建設學校這種“粗暴”的方式外,孫狸的基金會還在經營貧困助學活動,這些工作的工作更是龐大無比,需要耐心和真心去完成這一切,所有的受資助者都要進行背景調查,這就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了。

除了在教育方麵的投入之外,還有成立了專門“打拐基金”,長期化的讚助各地的打拐警察。

文物保護和動物保護方麵,孫狸倒是沒有太過關注,國內也有不少的私人博物館,有一部分是自己真喜歡古物,有一部分主要是為了名聲和減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