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棟不高的小樓,並不在科創園的江畔,這裡正臨近大學城附近。
李東升看著牆上的“無名之輩”四個大字,緩緩回憶起兩年前那個年輕人的一番話。
“芯片國產化的這條路很黑,黑到一眼看不到前麵的光,可是我們都明白一顆華夏芯有多重要?”
“國內的芯片行業很落後,這種落後還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在整體上的落後……”
“但是我們就甘於如此嗎?”
“是的,我們承認國外在芯片行業的強大,難道各位沒有一顆勇於追趕的心嗎?”
“美利堅才幾百年,世界曆史多少年?”
“如果它真的強到不可抵抗,早就統一全球進軍星空了,我們要有自信,要有敢於攀登的自信,一年不行,那就十年,十年不行,我們就用二十年、三十年,三十年前的改革開放,我們建設出了現在的新華夏,不就一個行業的難題還怕什麼?”
“我們……”
“不登頂峰,甘於無名。”
參與這裡的研究的實驗員不多,可每一個都對這裡甘之若飴,就像是那個青年說的一樣,不登上科學珠峰的頂端,他們就都是“無名之輩”!
這樣的實驗室還有好幾個,每年都要燒掉無數的金錢。
科技研發比慈善燒錢多了!
吳韻丟下讓她頭疼的財務申請報告。
她已經轉任管理崗位了。
國內實在是發生過太多次的商研爭端,導致了許多前景無限的項目和公司分崩離析。
一個懂技術的有學術水準的管理者是研發一方和商業投資方都需要的角色。
而吳韻也因為親屬關係,更容易得到吳奇信任,同時她也因為自出色的“研究”,在國內外學界刷下了“赫赫聲名”,得到了國內技術應用研發人才的認可。
這樣的人作為溝通樞紐再好不過了!
這是研發團隊和投資者雙方的訴求。
所以吳韻被迫轉崗了。
當然,也有集團內部的實驗室,被分割的也越來越細致,帶領每個實驗團隊的學者也越來越“牛”,就連吳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沒效率”。
要不是自己堂弟給她“開掛”,她大概也就是個中等的水準。
芯片、光學、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這是集團實驗室比較出名的幾個科研項目了。
還有一些“光刻機”、“無人機”、“vr技術”、“4g通訊”,都在漫漫無期的燒錢工作之中,有些甚至隻是一個初期籌備,還沒有進入研發的流程之中,因為需這些研發工作,需要足夠人才才能啟動。
揉了揉自己的頭發,她一臉無奈的批複。
“準!”
雖然研究所的資金很少被卡過,吳奇一直堅持每年集團中的三成收益,都被他強製的投入了研發工作之中,所以實驗室的科研經費還是很充足的,但是一批一批的燒下去看不到頭,吳韻看著還是有點兒心慌慌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