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來。
要有往有來才有人情!
吳奇自知自己的性子,當不起義薄雲天,做不到粗獷豪邁,算不得和藹可親。
在與人相交時,大多相交以利。
都說“以利聚,以利散。”
可是在利散之前,雙方關係堪比金堅。
張總的此時出頭,看似為了機會一搏,可是在吳奇看來,卻又有了另一層意味!
要知道,吳奇崛起不過兩三年,雖然公司落在本地,但是根基卻不在此地,在沿江科創園落地之前,本市對他而言甚至可有可無。
而這麼一個新勢力的出現,自然要觸動舊勢力的利益。
比如本地每年的扶持項目,又比如上麵分配的減稅名額,多了一個強力的競爭者,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抱怨和不爽,尤其是吳奇的發家速度讓人嫉妒的發狂,要不是吳奇幾次強硬的出擊和上麵若有若無得照拂,他早就被一乾“坐地虎”給一擁而上吞吃個乾乾淨淨。
時至今日,吳奇都有些感歎,自己當年的幸運,以及無知無畏……
小龍蝦生意在當年的暴利之後,落在了舅舅手中也不複當年,主要還是因為地方上“小鬼”太多,吳奇可以趁著出其不意賺上半年的,可是長期的生意還是會被“有關係”的人吞噬。
而有了這樣的經曆,雙方關係也不好!
而吳奇從事的多是新興行業,也就是俗稱的商業中的藍海,與本地傳統行業起家的也無爭端,最後落得是個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麵。
而在此過程之中,本地的大佬祝義才,曾經也拉攏過吳奇,可是等他入獄之後,兩者關係又恢複平淡。
再之後,他搶了蘇城光伏產業的名額,又落入了省內大佬的眼中,將省內的重心移到了通訊和移動互聯網上,狠狠得罪了一批準備“大發市利”的本地企業。
而自此之後,兩方又開始冷戰對立。
其中的複雜情況也不能一一道明,吳奇大約明白是本省上層人物,對本省得那些企業不太滿意了,所以想要扶持新勢力衝擊本地固化結構,並未本省經濟注入新動力和新活力。
其實這也不是一省的舉措,在全國大約都是如此勢態,新興科技產業企業家取代老一輩農民企業家,其中必然有政府暗暗的扶持在裡麵的……
也正符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官方宣傳,讓更多“有知識、有文化、有抱負”的三有人才出頭。
說回省內情況。
雙方對峙卻不動手,大約是在冷眼旁觀,老一輩覺得吳奇敗亡隻在頃刻之間,而吳奇也覺得他們了然無趣毫無追求。
於是這一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延遲到了沿江科創園落成之後,而創投會引領的經濟活力,也讓不少人老一輩看在眼裡,覺得吳奇這個“小輩”還是有點水準的。
而隨著吳奇培植的勢力越來越大,在去年,甚至有兩家起源於創投會的公司,在新三板上市了!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經濟迸發的強大活力,即使他們裝作眼瞎也不能忽視麵前的情況。
所以對方內部的緩和之聲越來越大了。
而張總是否會成為轉折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