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連環效應(2 / 2)

而原身的性格思想能不能做出這樣的事,吳氏想來更是清楚了解。

楊彩芽心虛中又有些忐忑不安,不動聲色的觀察吳氏。

卻見她先是呆怔,隨即若有所思,最後卻突然轉頭抹淚。

這是唱的哪出?

楊彩芽一愣,第一次覺得自己腦子不夠用。

吳氏確實如楊彩芽所擔心的,在將整件事從頭到尾仔細咂摸過後反應過來,覺得楊彩芽這段時間的行事作為和原來判若兩人。

隻是轉念想到的是,楊彩芽機關算計、禪精竭慮,還不都是為了翠花和家裡——為的是過上好日子,為的是替自家閨女討回公道。

半大的孩子在鬼門關轉了一圈,丟開做小姐的規矩,擯棄主仆之彆,勞心勞力謀劃生計,是經曆過生死之後的破釜沉舟,幡然醒悟。

而自己,除了忠心,竟是讓個孩子暗地裡操碎了心,真真是無能無謀!

吳氏越想越是自責愧疚,心思幾轉,重新振奮起來,決心今後要將兩個孩子護好顧好。

轉頭見翠花一臉不安,楊彩芽眼中既有茫然又有擔憂,忙抹了淚打點起精神,連聲道自己隻是一時感慨。

忽然一拍大腿,起身去廳內,回轉時抱著兩匹布,“下午方舉人家的少奶奶特意喊了我過去,想來是聽說了王婆子的作為,雖沒有明著安慰,卻是賞了我一匹粗棉布,一匹葛布,說是拿回家來給你們做幾套秋冬的新衣裳。”

楊彩芽猜不透吳氏怎麼想的,但見她臉上眼中確實無懷疑或是其他異色,想著能免去一番猜疑遮掩,倒是大大鬆了口氣。聽吳氏說起其他事,便也拉著翠花,高高興興翻看布料。

第二天一大早,還處在風口浪尖的老王家門口又堵滿了人。

卻是那戶新說給劉家的人打上門來,揪著王媒婆要回庚帖,大鬨了一通。

王媒婆原想找個時間悄悄將庚帖退回去,再和老姐妹說道一番,遮掩過去,勉強能保住飯碗——沒想到這條瞞著家人給自己留的後路,竟成了絕路!

鎮上的同行老姐妹讓那人帶了話:大罵王媒婆黑心肝爛肚腸,騙著她應下幫著牽線,帶累她毀了招牌。隻說已和其他同行打過招呼,以後在鎮上看見王媒婆一次就打罵一次。

老王家大兒子才對劉家人說過這話,沒想到連夜趕路回到自家,卻被人原話奉還,好說歹說又賠禮又送東西才把人送走。

等圍觀的人散了,老王家緊閉的院門吱呀打開,頂著兩個黑眼圈的王大再次趕著車,將自家老娘送回了娘家。

楊彩芽揉著翠花的小臉,大讚她機靈。

原來那天翠花出了華雲鎮,正碰上收攤回家的李大爺和李大娘。便將劉家親事當新鮮事說給李老夫妻二人。李家幾代住在鎮上,自有人脈,話傳話,還真就傳到了當事人耳中。先在鎮上牽線的媒婆那兒鬨了一場,馬不停蹄的又打去了老王家。

果然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王媒婆就算風波平息後能被接回官裡村,老王家從今以後是再難抬頭,隻能夾著尾巴做人。

人若欺我,必十倍奉還!

如今不但狠狠懲治了王媒婆,還達到了一箭好幾雕的目的!

壓製柳氏,暗助大郎;村長裡正正視楊家。

得了方舉人家的善待不說,村裡人又是熱心相待又是同情安慰,楊家多了好幾戶能走動的人家。

這是楊家進一步融入官裡村的好開頭。

這一步棋歪打正著,雖打的是同情牌,但日久見人心,楊家一定能在官裡村越過越好,站穩腳跟!

楊彩芽心中大快,越想眼睛笑得越彎。

放開被揉紅臉笑鬨掙紮的翠花,轉身抱起存錢的小陶罐,往外數錢。

昨晚老王家就將賠罪的米糧布匹送來,她們自然不屑吃用他家的東西,湊在一起一商量,轉頭就讓吳氏拿去鎮上賣了。

正好用這錢買些糕點小玩意,送給村裡人做人情。

匆匆吃過午飯,吳氏三人便進鎮采購,將東西分好,吳氏拎著給方舉人家少奶奶的回禮,自去上工。

楊彩芽和翠花則先去了村長裡正家,又上為自家出頭上門探看過的人家道謝送禮,翠花才拿著剩下的一包糕點,帶去權嬸子家分給小姐妹吃。

楊彩芽順道接大郎去家裡讀書,等在門外,見圍在自己幾步遠外的村裡孩子,不知是安慰還是同情的嘟奴著“可憐的啞巴姐姐”,一時哭笑不得。

正呲牙咧嘴的做鬼臉逗皮孩子,就見柳氏滿臉熱絡的抱著大郎出來。

三人才拐上楊家小道,就見楊家大門外,杵著個微駝的身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