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頭一閃而過,楊彩芽臉上神情更柔和了幾分,語氣自然而然帶出幾分孺慕,“義母,我一定跟您好好學管家理事,到時候您彆嫌我笨手笨腳就行。”
吳氏少不得順著話茬,替楊彩芽“自謙”幾句,歡聲笑語中就多了一分溫馨。
見縣令夫人笑得寬慰,楊彩芽眨了眨眼,說起楊家大大小小的家事,隻當是在話家常,“等新房子蓋好,義父義母有空也去燎鍋底熱鬨熱鬨。到時候喜果種出來,就給您也送幾盆。”
楊家的境況他們早就打聽清楚,聽楊彩芽提起喜果,許媽媽有些意外,卻沒有插話。
“聽說你們要在村裡辦學堂,這是大善大義的好事。到時候老爺要是得空,一定過去看看。”縣令夫人不動聲色,“這喜果我也聽說過。怎麼,你家裡也種著糧食開著鋪子不夠,連花農的生意也要搶?我可是聽說過你做生意的本事,到時候要是有花農哭到我這兒來,說被你擠兌得沒生意做,我要幫誰才好?”
這是玩笑話,不過是順著話茬探究喜果的事。
吳氏一早聽說過楊彩芽的打算,笑著不做聲。
楊彩芽這才將準備推廣西紅柿的事說了,“要是我們青山鎮地界都能種起來,喜果上了桌,不僅能做口糧還能減輕農戶的賦稅,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我也就是在些雜書上看到過,也不知到時候能不能推廣開來。還得等我們家種上了再說,到時候我親自下廚做兩道喜果菜,請義父義母嘗一嘗。”
話外之意縣令夫人和許媽媽都聽得明白。
縣令大人管著青山鎮的賦稅,江南道地稀人廣,豐年還好,要是災年口糧哪裡夠,全靠朝廷撥糧賑災。就好比這次流民一事,要不是有楊家牽頭搭棚施粥,等朝廷的災糧撥下來,還不知要餓死多少流民。
這還是蘇州府地界,更枉論年年都有水災的福建一帶。
如果真能把這成本低廉的喜果當口糧推廣出來,受益的不僅是江南道,縣令大人這個地方父母更是大功一件。
楊家如今可不是普通商戶,楊彩芽可是縣令大人的義女。
做菜給他們嘗一嘗,實則是提前在縣令大人這裡試水,過了明路之後,大範圍在江南道推廣還是要靠縣衙出麵牽頭。
事情未定,楊彩芽隻當是家常小事說給縣令夫人聽,不成就是後宅夫人的閒話,成了就是縣令大人的公事。
縣令夫人眼睛亮起來,拉著楊彩芽的手慈愛的拍著,細細問楊彩芽喜果的來龍去脈。
吳氏心中大定,端起茶碗愜意的品茶。
許媽媽在一旁豎著耳朵聽,原先的意外化成驚喜,再想到自家兒子媳婦往後跟了這樣一個聰敏的主子,目光爍爍。
而蘇州府常刺史府內,門房接了楊家送來的包裹,忙打發內院小廝送給如夫人白氏身邊的白媽媽,白媽媽解開包裹,掃了一眼內裡鞋襪,亦是目光爍爍。
剛下衙回府的常刺史端坐正屋廳內,見白媽媽捧著一包鞋襪進來,隻隨意掃了一眼便垂眼喝茶。
白氏拿過鞋襪翻看一遍,柔聲笑道,“曹長史這位未來的媳婦倒是個心靈手巧的。看這針腳不必正經人家出身的小姐差。料子樣式都是用心做的。老爺您看,幾雙襪子還繡了花邊,倒是少見的精巧。”
楊彩芽給常刺史和白氏做得謝媒禮,用料都比送給縣令夫婦的上乘,做給常刺史的是加厚底的官靴。常刺史眼皮抬了抬,
【嘿,微信關注"",有驚喜送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