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魚塘(2 / 2)

她心裡的念想隨著盧午陽的出現反而成了泡影,二狗心中的念想也隨著彩芽親事落定成了泡影。

同病相憐,二狗不是個心思糊塗的人,她能幫二狗就多幫一把。

翠花這樣想,李廣年卻是聽得一愣,想到之前三人喝悶酒的情形,心中不由泛起漣漪。

隻是仔細看翠花的神色卻絲毫沒有異樣,李廣年心思轉了幾轉,終究沒有胡亂追問,隻認真應下。

安六爺三人見翠花回轉,便起身告辭,說定等在蘇州府喝過喜酒一定再來青山村討翠花的喜酒吃,才樂嗬嗬的攬著李廣年一道出了門。

安九郎和安十郎翻身上馬,安六爺自己趕著馬車,墜在木工鋪的車子後頭,一起拐上村中大道,駛向青山鎮。

學堂那頭,餘然和兩位新先生的小廝已經做上了手,柳氏出了學堂去小作坊點了個卯,就悠悠哉哉的回了家。

進門看了安六爺送來添妝箱籠和鋪子,立時樂得合不攏嘴。

柳氏巴巴的取了紙筆來,和楊彩芽翠花一起,將安氏的人情往來記上冊子,又將箱籠抬去南房放好,樂滋滋的把幾張契紙收到了專用來裝兩個小姑娘的嫁妝契紙的小盒子裡,隻等著權氏那裡帶回消息,再商量著如何分配。

白叔進門時,卻帶了謝大娘一起。

謝大娘這幾天忙著養水放苗,整整累瘦了一圈,冬日的厚衣裳都掩飾不住,精神頭卻是十足,滿臉如釋重負的喜色,接過茶碗謝了一聲,直奔主題,“好叫東家知道,魚塘我已經拾掇清楚了。今天特意盯了一天,引的新水雖瘦了些,不過養了這幾天魚苗投下去,倒也養得住。我在觀察幾天,想來問題不大。”

“看這天氣,今年少不得要下雪的。不過江南的雪不如北地那樣大那樣多,對魚塘影響不大。等魚苗養住了,都不用我親眼盯著,我家那幾個小的也能看得住。”

謝大娘是漁民出身,說起養魚的事難免帶出些行話,卻也交待得清楚明白。

楊彩芽聽了也不亂問,看向白叔,白叔點點頭,“魚塘入冬要用的油布棚子和網兜,謝大姐都跟我商量過了。今天先讓謝大姐回去歇一晚上,明天我就和謝大姐跑一趟鎮上。”

青山鎮何止一條下河,遊船都有漁具,鎮上自然也有專賣漁具的鋪子。

有白叔盯著,楊彩芽沒有不放心的,讓柳氏裝了些家裡的菜肉包給謝大娘,又囑咐幾句,就讓謝大娘先家去安頓。

謝大娘和另兩戶佃戶趕在村南落腳,菜地什麼都還沒打理出來,楊家時不時就幫著接濟些小東西,謝大娘也不多客氣,笑著謝過才告辭出門。

晚飯桌上,白叔才和楊彩芽商量,“之前縣令夫人留下的幾個閒幫,有一個就是五裡村出身的。我看著人挺踏實能乾,魚塘事了他又私下找過我幾次,似乎是有意來我們家謀條穩定的出路。今天我問過謝大娘,也說他是個肯出力,性子踏實的。我想著過一陣我們要去蘇州府過年,不如就雇了他給謝大娘打下手,有什麼事也好和另兩戶佃戶一起照應著。”

那個閒幫姓汪,家中行四,上頭幾個哥哥姐姐都成了家,汪四郎不喜農務又讀不了書,家裡就任他在鎮上做了閒幫,接點零散活計賺幾個大錢。

自在歸自在,卻也不是個正經生計,既然想到來楊家做活,心裡應該也是有些成算的。

如今的楊家也不怕誰敢動什麼歪心思。

楊彩芽倒沒有反對,隻交待白叔,“您先去縣衙問清楚汪四郎的底細。要是能用,至少要簽個活契。”

王超和馬航跟著曹卓去了府衙,臨走前特意帶了個關係鐵的衙役同僚上楊家認臉,楊家有什麼事都找這個衙役幫忙。

白叔無有不應,次日帶著謝大娘去鎮上時,順便去了趟縣衙,找上那衙役幫忙辦汪四郎的事。

五裡村是青山鎮外的老村落,不似青山村的李氏族人是後來才建起的村子,祖上幾輩都好查,那衙役不過半天就從戶房那裡抄了份攥本,親自送到白叔手上。

汪四郎在鎮上做閒幫也有些年頭,非但沒惹過事,家底也清白,白叔放下心來,和楊彩芽知會一聲,就帶著汪四郎去縣衙辦了活契。

五年活契,汪四郎要是個能乾的,也足夠他做出番樣子來。

那汪四郎倒也是個會來事的,來楊家認過門,轉頭就去了謝大娘那裡,打起下手來沒有絲毫抱怨,全憑謝大娘吩咐,看謝大娘家沒個頂事的男丁,每天除了魚塘的活計,晚上下工前都回去謝大娘家,幫著做些粗活臟活,沒兩天就和謝大娘的閨女小子打成了一片。謝大娘對汪四郎讚不絕口,也肯教他魚塘的事,聽白叔回來說起,楊彩芽聞言笑了笑,不置可否——表麵功夫做起來容易,人到底如何還要多看些時日。楊家隔壁的新居進入收尾工程時,權氏坐著馬車回了青山村。

【嘿,微信關注"",有驚喜送你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