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成就
李長貴挑著的大紅鞭炮足足過了半刻鐘才放完。
身後李長貴家的大兒子手裡還捧著未放的鞭炮,許先生和方先生帶來的小廝已經上前,一人一支大掃帚,旁若無人的唰唰清掃起地上的紅字。
李長貴大兒子的手中頓在半空,默默和李長貴揣著打火石鞭炮退到一旁。
餘先生帶頭衝眾人拱了拱,長袍一甩徑自進了學堂大門。
跟在餘然和大郎身後的小學子們見狀,也顧不上再湊熱鬨,顛顛得就跟著進門。
吳大人衝衙役打了個手勢,列隊的一行人就拎著幾個大包裹跟進了學堂。
圍觀的村民又是興奮又是好奇,倒是不敢亂進學堂,注意力全放到了吳大人身上。
吳大人移步到楊家人身邊,抱手笑道,“這幾個包裹裡裝的都是些紙墨筆硯,是縣令夫人特意挑選的,權作縣令夫人出的一份薄禮。縣令夫人說了,若是學堂還缺些什麼零散小玩意,楊二姑娘隻管送個信過去。”
就算是最次等的紙墨筆硯,這麼幾個大包裹也得花不少銀錢。
更是解了不少人家的燃眉之急,不等楊家人謝過,那些家裡出不起錢買紙張筆墨的,忙忙一疊聲的道謝,讚頌縣令夫人心善。
吳大人正事辦完也不多耽擱,臨告辭時想起另一件事,略一沉吟到底不是自己分內事,便壓下沒說,帶著衙役自行回去複命。
學堂裡的書童小廝都是做慣了的,接了包裹就將紙墨筆硯分發下去,三間學堂正堂已經坐滿了兩間,人人身前矮桌上都擺了一副紙筆,小學子們的臉上興奮之餘,不乏拘謹和忐忑。
許先生和方先生早和餘先生商量出章程,知道來揚遠學堂上學的這些孩子都是鄉野孩童,彆說啟蒙根本就不識字,兩人各負責一班,從基礎的啟蒙開始教起。
正堂外三塊“上中下”的分班木板,兩間都換成了“下”,一間掛著“中”班牌,裡頭隻有三個人影。
上首坐著餘先生,下首坐著餘然和大郎——餘然跟著餘先生不必說,大郎早已啟蒙,又在青山書院讀了一年多的書,底子比其他人好了不知多少。
餘然和大郎同歲,今年都是八歲,過兩年就能下場參加童生試。
若是過了就成了生員得秀才之名,接下來才能繼續科舉考試。
不僅楊家對大郎寄予厚望,餘先生對餘然自有一番期望,望著下首兩張稚氣的小臉,餘先生晃了晃腦袋,“大郎每個月書院休沐也到學堂來聽講。等翻過年,青山書院你就不用去了,和餘然一起跟著我念書,你們兩明年就下場試試,無論結果如何都先練練手,之後……如何安排到時候我再和你們細說。”
明年他虛歲十歲,家裡的意思是讓他先下場試試,過後再側重念書。
這事他和彩芽姐通信時,彩芽姐已經跟他打過招呼。
大郎毫無他話,鄭重應下。
餘然聽著卻是微微一愣,先生話沒說儘,他不由想到上次他陪先生去縣衙見曹長史的事……
不過有對比就有競爭,餘然愣神過後,看了大郎一眼,也跟著高聲應下。
揚遠學堂門外炮仗的硝煙味還未散儘,牆內已經傳來朗朗讀書聲。
外頭圍著的村民莫名就起了敬畏之心,情不自禁放輕手腳散開,壓抑著美好憧憬低聲交頭接耳。
學堂的事有餘先生做主,楊家人不會插手置啄,幫著清掃完門外的臟亂也跟著人流散了。
柳氏眼珠子一轉,見學堂臨近魚塘那裡汪四郎樂嗬嗬的探頭探腦,便顛顛的找李長貴討要了剩餘的鞭炮,丟給汪四郎,“餘先生規矩大,那些文人又講究什麼‘清雅’還是啥‘清靜’的,這些鞭炮大錢買的彆浪費,你拿去魚塘那邊玩。”
魚塘“開張”沒有什麼大動作,柳氏倒是物儘其用。
前頭楊家人聽了暗笑,汪四郎倒是高興的誒了一聲,捧著鞭炮就往魚塘那裡回轉。
不一會兒就傳來劈啪炮仗聲響,夾雜著謝大娘的笑罵,更高的是謝大娘家幾個孩子的尖笑聲。
楊彩芽回頭看過去,就見幾個孩子又想湊近汪四郎身邊,又怕炮仗燒到自己,邊躲邊笑好不歡樂。
流離失所後晦澀的一張張小臉,終於露出該有的稚嫩笑容。
明亮得比冬日陽光還要暖人心。
就連麵帶疲色的謝大娘也露出了開懷的笑,楊彩芽看一眼玩心大起的汪四郎,忍俊不禁,嘴角微微不自覺跟著揚起。
村東麵的熱鬨過去,楊家隔壁的新居漸漸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