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成就(2 / 2)

這天白叔跟著匠人工頭看過一圈新居,出了屋子才發現,天空已經飄下薄薄的細雪。

南地的雪不像北地那樣來勢洶洶,零零落落夾著雨水,落了半天地上不過一層轉眼就化的薄冰。

白叔搓著手進了上房,見玉娘小臉被炭盆烤的紅撲撲,笑著逗著玉娘說了兩句話,將手靠在炭盆上笑道,“今年的雪倒是比去年來得晚了些。看這樣子,恐怕要進了臘月雪勢才會大起來。到時候新居蓋好,我們正好搬過去,也省得再燒炭盆。”

後世時氣候變化劇烈,江南一帶入冬偶爾才有一兩場大雪,稀罕的很,大訊朝的江南還未受嚴重氣候汙染,冬季落雪並不稀奇。

又比北地多了份濕冷,決定蓋新房時楊彩芽大筆一揮,果斷給各屋添了大炕——後世南方冬天不供暖氣,讓多少南方人競折腰,來了這裡她必須豪一把,雖實現不了吹著暖氣吃冰棒,好歹能坐上熱炕頭。

南地不興砌炕,曹卓的職責敏/感,否則她巴不得蘇州府那幾處新房也都弄上大炕好過冬,要不是顧忌著不要太“特立獨行”,入鄉隨俗的好,比起西紅柿她更想推廣大炕。

天生畏寒的楊彩芽聽白叔說到這裡,不禁扼腕。

其他人倒也慢慢適應了這裡的天氣,圍著炭盆有說有笑。

楊彩芽正默默盤算著將來要用上火牆地暖,外頭就傳來叫門聲。

都說風雪來客,頂著細雪上門的,卻是縣衙的衙役。

來人正是王超特意引見過的那位衙役,那衙役進門喝了口熱茶,和楊家人寒暄幾句,便衝楊彩芽笑道,“我來是請楊二姑娘去縣衙一趟,我們縣令大人有公事找楊二姑娘商量。”

若是食肆,衙役會改口說是義父有找。

既然是縣令大人要談公事,那就隻有一件事。

楊彩芽心口猛地一跳:終於讓她等到了!

西紅柿的事成與不成,是好是歹這一趟她都得親自走一趟。

楊彩芽起身戴好帷帽,讓大家安心等消息,晚了她就住在食肆後院,便跟著衙役上了車,揚鞭驅車往青山鎮駛去。

馬車直接進了縣衙車棚,衙役帶著楊彩芽去了三班六房所在的縣衙二門內,請楊彩芽入花廳稍等。

另有衙役上了熱茶,就退到花廳外守著。

時過境遷,當初她還和曹卓在這花廳說過話,如今她再進花廳,要見的卻是縣令大人,要談的也不再是自家那些小打小鬨的生意。

楊彩芽才想到這裡,就聽門外一陣窸窣響動,縣令大人拎著衣擺進了花廳。

兩廂見過禮分頭落座,見縣令大人一副公事公辦的做派,楊彩芽心裡有了底,禮數做足,安靜等著縣令大人發話。

他和這便宜義女直接接觸不多,自從這義女上回在家中住過一段時日後,自家夫人倒是時常誇讚她心思靈巧,氣度大方。

從楊家這段時日的作為,還有這義女處理魚塘之事,辦學堂的舉動看來,不止是靈巧大方。

再看今日麵對他的態度,更是個眼明心亮的主兒。

更枉論他手中那份文書……

縣令大人在心中暗讚幾聲,將楊彩芽給他的那份文書,以及自己重新擬定的公文並排放到楊彩芽跟前,彆有深意的笑道,“之前流民一事,楊家已經得了一塊蘇州府常刺史的嘉賞匾額,我看不久的將來,楊家為民的成就就又要添一項了。”

這話不算十分隱晦。

他們能得官府的嘉賞匾額,就是因為安撫流民而為百姓為朝廷出了一份力,縣令大人特意點明“為民”二字,就篤定是“成就”,可見縣令大人已是首肯了西紅柿推廣一事。

所謂士農工商,自古以來農業都是立國的根本,若是能在農業上有所建樹,確實談得上“成就”二字,功德不比任一方父母官小多少。

更何況,事情雖是楊家提出來的,但具體如何都要落在官家身上,才能最終小事化大,提上朝廷議程。

西紅柿要列入新興農作物,不把事情“鬨大”,就達不到她所求的效果。

所以一有頭緒,她第一個找的就是地方父母官縣令大人,這道關係不僅不能越過去,還必須牢牢攀著。

山高皇帝遠,從江南道到京城,一層層官階比她想象的可能更複雜更難推進,她甘願做分到成就最小最少的那一個。

縣令大人表態自此,楊家最終能不能得一份應有的成就,能得多少成就,全落在縣令大人身上。這些念頭不知在她心中盤桓過多久、多少次。此刻再想不過是一閃而過,楊彩芽心中大定,視線掃過麵前的兩踏文書,微微笑起來。

【嘿,微信關注"",有驚喜送你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