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議定
麵前的兩遝文書被原封不動的退回縣令大人手邊。
能做的她都做了,縣令大人既然另外擬了份公文,剩下的事就輪不到她再插手。
楊彩芽言簡意賅,“縣令大人若是有什麼想問的,民女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儘。要是地裡的事需要人跑腿的,楊家也會派人協助衙門辦事。”
語氣不卑不亢,卻點明了立場。
縣令大人心中微詫,深深看了楊彩芽一眼,臉上露出溫和的笑,也不急著往下說,反而問道,“你給我的這份文書,是你自己寫的?”
上頭內容詳儘,先是介紹了喜果的曆來用途,點明了花農將喜果作為觀賞植物販賣的事,又將糧種鋪夥計的話精簡一番,道明了喜果的來曆。
之後便詳述楊家如何買了喜果種子,買了多少種了多少,附上種植方法,所需人力和畝產量,著重提了喜果果期短量產大的事,更將楊家這段時日如何處置所收獲的喜果,又得了多少盈利進項的細節列了詳細賬目。
還有喜果改名“西紅柿”的考量——農物總要和觀賞植物有所區分,新的名字新的“身份”,等推廣開來上頭問話也好有個說法。
整份文書分門彆類,甚至用了時下帳房未曾用過的方法——用了種奇怪的表格羅列項目,卻也一目了然,叫人一眼就看出益處和前景。
要說她這份“報告書”寫的不好,縣令大人也不會問的這樣肯定,語氣中還透著讚賞和驚豔。
誰都不是傻的,何況是頗有名聲的縣令大人,楊彩芽並不拿大,也不就著文書多說,隻點點頭道,“縣令大人看過便知,我也是親耳聽人說,自己又親手種出來才能寫出這許多東西。還有一點我沒寫上,是因為家中尚未試做過,沒有事實憑據就沒列到紙麵上。”
縣令大人做出副洗耳恭聽的模樣,楊彩芽緩聲道,“這西紅柿對土壤要求不高,隻要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壤土施肥足即可。果期又短,即便入冬天冷,也是能種一茬出來的。民女平日喜好讀些雜書,據傳有種暖棚種菜蔬的方法,如果能把這方法琢磨成功,想來不僅是西紅柿,就是普通菜蔬在秋冬也就不像往常那樣難得。”
大訊朝還沒有暖棚種菜的方法,她隱約記得有種火炕暖房的培植法,溫度濕度的控製雖不如後世那樣精準,也是能保一年四季菜蔬不斷的。
冬天最稀少的就是新鮮蔬菜,要是她能把這火炕暖房的培植法研究出來,少不得是一條商路。
隻是這事急不得,總要她做出實際成果才能拿出來說事。
她話中有另外一層意思,楊彩芽說完看向縣令大人,就看他轉不轉得過彎了。
果然不過一息的時間,縣令大人眼睛一亮,放在桌上的手不由自主的微微收攏,盯著楊彩芽試探道,“天冷也能種……土壤要求不高……你是說,這西紅柿不僅適合在南地種植,即便是北地也能種活?”
她後世的認知中,西紅柿在清朝傳入中國後,就在南北廣泛推廣種植。
江南的地種的了,北地的地自然也種的了,而北地包括了京城,還有地廣人稀的遼東。
幾年前曹意曦才平定遼東戰事,這麼幾年下來遼東忙著修養民生,首當其衝的要務就是溫飽,平民百姓的糧食問題。
西紅柿在兩道推廣開來自然是縣令大人的功勞,若是能送往北地……那才是真正的大成就。
楊彩芽肯定的點頭,“西紅柿的種子比尋常糧種便宜許多,即便一開始拿去北地種出來的品相不如南地,損失總比一般的農物要小。收益擺在這裡,總有人願意試試的。”
農務是朝中要務,有利國利民的成效自然有官員願意接手去做,但也正因為是新東西,實際實施過程中秉持的還是謹小慎微的做法。
能推廣到北地,能真正過了京中朝廷明路,才是她最終的目的。
她也知道這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楊彩芽屏息等待縣令大人的回應,縣令大人忽然笑起來,公事公辦的口吻透出幾分慈愛,“你這孩子倒是敢想敢做。你話不用說的這樣小心翼翼,有件事想來你是不知道的,朝廷每年都會發放試種田和試種的種子下去,不過多是給京中官員的。因發放的範圍小,所以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也就是說,隻要能把種子送上去,又能拿出事實說話,推廣到北地的事可能比想象得還要順利。
平民百姓喜歡新奇的東西,京中的官員更喜歡。
西紅柿的種子作為朝廷試種種子發放下去,京中官員首先得了利,剩下的還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楊彩芽心中大喜,聽縣令大人改了稱呼,也乖巧的道,“既然是這樣,西紅柿的事就全權托付給義父了!現在五裡村也有幾家買了西紅柿的種子去種,不過到底占的田畝少。我家在五裡村的地,特意隔了四十畝來種西紅柿。十月中才新種了一茬,臘月地就能有收獲。”
四十畝成熟的西紅柿,那是擺在眼前的不容置疑的成果,屆時即便有上頭的官員要來實地考察,也能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