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意外,下人
常刺史府張燈結彩,下人來回穿梭,一片忙碌。
見到如夫人身邊的管事媽媽,園子裡來往的下人俱都停下來恭敬行禮。
白媽媽心裡有事,一路上顧不得多做停頓,急匆匆就往正院走去,走到正廳屋簷下,抖落雪花散了寒意才通報一生撂簾而入。
廳內有丫環來回穿梭,常刺史如夫人白氏正捂著手爐,看著丫環布置房間,聽到白媽媽的聲音頭也不回,“年禮都送到了?”
白媽媽躬身將往楊府送回禮的事說了,順口就說起楊彩芽,“看著精神極好,這次是舉家都來蘇州府過年。老奴看著,還帶了不少下人過來。這次接待老奴的是個生麵孔,應該是楊二姑娘剛帶去楊府的。瞧著模樣,不像生手。”
楊府之前采買進府的下人,都是從蘇州府本地的人牙子手中買進的,身契文書要過府衙,她自然知曉。
得力的、貼身服侍的人不同一般下人,自然不可能直接從人牙子手裡買,也根本買不到合適的。
楊二姑娘可還有青山鎮縣令夫婦這對義親。
可想而知那些新下人哪裡來的。
白氏心下了然,並未多問,察覺到白媽媽話未說完,不由偏頭看過去。
白媽媽虛扶著白氏在屋內巡看,將遇見另外幾家送年禮的下人的事說了,“沈大人家和盧大人家的下人趕巧也去了,都是送了兩大車的回禮。”
兩大車……府裡不過是照著舊例,比對著楊府送的年禮回的禮。
楊府給沈大人和盧大人那裡的年禮,總不至於越過刺史府。
隻有關係真正親厚的人家,才會加倍的回禮,可見那位曹長史,和沈大人盧大人的關係不單是故交那樣淺顯。
白氏微微頷首,白媽媽接著說道,“讓老奴意外的是,竟然遇到了胡商安氏派去的管事。”
如今蘇州府的三大望族,入仕為官的子弟還在少數,且多半是靠著常氏的關係和幫襯,才能謀得一官半職。
三大望族主要靠的還是商鋪、酒樓這樣的產業,而這幾年四方商路打通後,湧進不少異地行商,其中胡商起勢最大,而西域胡商大姓的安氏,則是個中翹楚。
安氏一族滑不溜手,雖不至於和三大望族的名下產業對著乾或是明著爭利,迅速崛起的勢頭和日漸穩固的地位卻不容小覷。
她娘家白家憑著望族的名聲,還沒和胡商安氏搭上,小小的楊家倒和安氏有了來往。
白氏眉頭微蹙,這才開口問話,“知不知道是安氏哪一支?”
在蘇州府定居的安氏不止一支,旁支也就罷了,若是嫡支……
“因有沈大人和盧大人家的管事媽媽在旁,老奴又急著回來回話,便不敢亂打聽。”白媽媽低聲回到,“安氏富庶,看那管事的穿著打扮實在難判斷。老奴想著先回來和夫人說一聲,再讓人去仔細查查。”
聽到白媽媽這聲夫人,白氏不由皺眉,白媽媽已經乖覺的說道,“夫人放心,在外頭老奴都稱夫人‘姨娘’。”
如夫人不過是好聽的叫法,說到底也就是個姨娘,在刺史府光景如何自己知道,在外頭不能在稱呼和禮數上出錯。
白氏點點頭,就聽見外頭傳來一陣不小的動靜。
應該是老爺和五少爺回來了,白媽媽準備告退,“老奴先下去,安排人去查查今天去楊府的安氏是哪一支。”
白氏點頭,見白媽媽退出正廳,抬手抻了抻衣襟,揚起笑臉迎向門外——安氏和楊府這個“意外”的關係,她也要好好跟老爺和兒子說道說道。
這邊楊府已經送走了來送回禮的另三家來人。
看著標識著官家徽記的兩輛馬車相繼離開,遠遠的化成大雪中的兩個小黑點,安家的管事裘大管事才收回望向車窗外的視線,靠在車廂壁上半垂著眼睛。
安六爺口中的楊二姑娘真的這樣年輕。
短短的拜見看不出那個小姑娘如何精明能乾,倒是和關內的那些大家閨秀一般,至多稱得上和氣嫻靜。
隻是安六爺的態度和說起楊二姑娘的口氣,讓他一早就收起了輕視之意。
更枉論今天竟然還遇到了巡鹽禦史大人家,以及江淮衛所督指揮使司督指揮使家的管事媽媽。
楊府結的親家是曹長史,會遇上常刺史府的下人不奇怪。
卻沒想到還能遇到另外兩家的下人。
再想到那兩家送上的豐厚年禮……
這楊府來往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貴的人,若不是親眼所見,他一定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