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時運(2 / 2)

天津口岸和廣州口岸在前朝時,因著臨近東北及東南亞附屬鄰國,各有邊境市場開放,如今重開海禁,朝廷特批這兩處可重開邊境貿市,不為斂財隻為吸納鄰國消息,為出海做理論上的準備。

大訊朝地廣物博,在鄰近小國眼裡就是淘金地,老百姓不管官家如何舉措,隻管掙著拉貨進邊境換錢,即便要被上頭刮去一層厚油水,盈利也比自產自銷高出數倍。

機緣巧合,玉米就被鄰國小販包裝成寓意吉祥的觀賞植物,送給衛軍長官,一層層往上獻就到了廣州府市舶司提舉案頭,鄰國小販無心插柳,反倒因此做成了販賣觀賞玉米的生意,自此成熟玉米已經入駐廣州府大花市。

廣州十三行是嶺南道商貿龍頭,陳大管事的手下消息靈通,本著寧可錯過不可放過的謹慎,就這麼瞎貓碰上死耗子了。

楊彩芽轉著手中乾癟的玉米,皺著鼻子無語。

西紅柿也罷,玉米也罷,舶來品多少都讓人敬而畏之,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就沒個有眼力的想著發散思維,挖掘挖掘其他功用。

其實也能理解,雖說大訊朝也是以農為本,但定性思維紮根久了,當官的墨守陳規,隻埋頭研究現有的——據說朝廷每年的試種和試驗田,研究的就是水稻大麥等既有農物,底下看天求溫飽的百姓又怎麼會吃飽撐的,拿田地人力冒險。

觀賞植物,古人還真愛信這種話,西紅柿又紅又圓又亮,玉米黃澄澄的那可是快趕上禦用明黃色了,可不是寓意吉利的好觀賞植物麼!

照這節奏,隻怕廣州口岸官船順利下海後,廣州府市舶司就能把玉米敬上京城。

也不知道胸懷大誌的騰文帝見著這“祥瑞”,會不會樂得圍著一把玉米嘖嘖轉。

估計玉米還得被齋戒沐浴,搗騰得真跟朵花兒似的,正兒八經的插到價值昂貴的花瓶裡送到禦前,供皇帝老子和滿朝文武瞻觀歌頌。

楊彩芽腦補得歡樂,嘴裡不忘正經事兒,“聽陳大管事的意思,你弄來的這些已經過了收獲期?這裡頭有沒有什麼說法?”

還收獲呢,夫人真指著這些東西下地收來吃?

轉念想到西紅柿推廣的成效,陳大管心頭一凜,忍不住細看桌上玉米兩眼,鄭重道,“聽下頭人說這東西在廣州府臨界屬國叫玉蜀黍,在當地是夏種秋收,一年一季。那裡窮,好米白麵少得可憐,當地人多是直接拿來當口糧吃,聽說喂牲口也是用的這個。老奴也嘗過一口,那味道……”

陳大管事嗬嗬,顯然十分接受不了這種鄰國窮人的“低等”吃食。

楊彩芽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東南屬國和大訊朝各有國/情,陳大管事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隻怕單純為了辦好事交差,壓根沒把玉米看在眼裡。

再說乾癟的生玉米粒,能覺得好吃也是見鬼了!

做到陳大管事這位置,人哪裡缺山珍海味,更何況廣州府的官員,也難怪冷眼就錯過好東西。

定性思維真可怕。

得好處便利的卻是她。

楊彩芽垂眸沉吟片刻,心中拿定主意,將包袱重新打好,笑道,“辛苦陳大管事,這事先到這裡,回頭再要麻煩你,我再讓人給你傳話。”

這是真打算跟這玉蜀黍較上勁兒了?

陳大管事難免起了點好奇心,卻是忙得無心關注這種小事,一路走回外院,想了又想,還是喊來送東西的手下,“夫人那裡恐怕還會有彆的交待,你也彆急著回廣州府。去帳房領錢租間客棧上房先住下,你平時要乾什麼我不管,但彆給府裡惹事丟臉。回頭老爺怪罪下來,舊情也沒得講。”

陳大管事當初在廣州十三行是說一不二的總管事,餘威尚在,且做事向來謹慎周全,交待的話就沒有一個字是廢話。

那手下忙恭聲應下,半點瞎耽誤生意的怨言都不敢有,領了錢就出府找個就近的客棧安頓下來。

那手下心裡沒底,楊彩芽卻是心花朵朵開。

玉蜀黍?

我還警/察蜀黍呢!從紅果到西紅柿,再從玉蜀黍到玉米,她得時運,就不能辜負一丁點老天對她的眷顧。她要為她看重的所有人,再成就一件大事!

<a href=.cmread./r/p/book_stpage.jsp?purl=%2Fr%2Fl%2Fr.jsp%3Fpage%3D1%26purl%3D%252Fr%252F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