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好的孩子總是更容易引起彆人的好感,之前還猶豫的人,這會兒再差都會帶個福字或者對聯回去。
有錢的主兒,自然是三樣全買了,且樣樣不止買一個。
“我要兩對紅燈籠,前門後門都掛。這燈籠的金條兒還挺好看的,彆人那兒,我沒見過啊。小姑娘,這東西你上哪兒拿的貨啊?前幾天我去市裡,都沒見著比這個好看的。”
“大叔,這些燈籠和福字都是新品,是一家廠子專門花了大價錢請人畫的。您說對了,市裡頭還沒的賣呢。因為一些關係,我跟那廠子的叔認識,他知道我家困難,我又想念書,就支持我寒假打工,讓我拿點小貨,積少成多。一樣東西哪怕隻賺一個一分、兩分的,賣的多了,攢個開學的學費還是有的。”
沈早早對自己的這些東西一陣吹噓,當然,也不全是假的。
沈早早拿的這些是頭批貨,廠子裡的人還沒有散貨出去呢。
彆說是鎮上了,哪怕到了市裡,她的這些貨也是頭一份兒啊!
一聽這些對聯和燈籠這麼有來頭,鎮上人用的東西都比市裡的好了,這下子好了,買東西的人更起勁兒了。
“這樣啊?那我買五對燈籠,老丈人家,親戚那兒送一對去。”
頭一份的東西,拿出去送人,多有麵子啊,還不貴。
這種東西不買的,都是傻子。
“我也要,我要兩對!”
“我,我一對兒。”
“小姑娘,我三對啊,一定要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