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兄妹倆遠去的背影,趙振興聽著他們隱約傳來的交談聲,大丫這次受傷後好似跟以往的性子大不一樣了,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總歸是自己的骨肉,他目送兄妹倆的身影漸漸隱入村落裡,他看著這片生他養他的地方,他的目光落到遠處隱約的露出一角的屋簷上,目光有些複雜。
他轉過身,垂下的眼皮掩去所有的情緒,他一邊往家走,思緒卻不由隨著剛剛大丫詢問書哥兒的問題沉浸到往事裡。
趙家住的這個地方叫清河村,因為蜿蜒著村子的是一條叫著清水的小河,背靠著穿雲山。這個村子裡的大部分的人家都姓張,好像是由哪裡的一個姓張的大戶分得一些旁支,漸漸在這個村子裡繁衍生息。
他們趙家是村裡少數的外姓,好像是他們祖爺爺那一輩從外地遷到這邊來的。
他祖爺爺娶妻劉氏就生了大丫的爺爺和兩個老姑太太,兩個姑太太一個嫁到隔壁的柳樹村,一個就嫁給本村一個姓張的泥瓦匠。
大丫的爺爺前後娶了兩房媳婦,原配馬氏生了她們的爹趙家大郎後身子就一直沒好利索,到趙大郎趙振興四歲上的時候就一病不起,最終丟下丈夫和年幼的兒子撒手而去。
趙老爺子在趙振興八歲時由那個嫁到柳樹村的姑奶奶做媒娶了現在的奶奶周氏。周氏進門後,接連生了三個女兒,才生下趙家二郎和三郎,而趙振興長至十七歲時由趙老爺子做主與李家村的前裡正家的二閨女李氏定了親。
兩年後兩人成了親,並於隔年生了大丫和書哥兒這對龍鳳胎。還沒等龍鳳胎滿周歲,就由趙老爺子做主,請了村裡的裡正和幾個德高望重老人做了見證,把趙振興這一房單獨的分了出去。
按理說父母俱在是不應該分家的,用趙老爺子的話說,趙振興已經娶妻生子,可以獨立出去自己過日子了。農忙時節自己再幫襯幫襯,這日子也就過起來了。
剛開始兩年,小夫妻兩人雖然忙碌辛苦倒也把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趙振興是個精明能乾的,農忙時節在家,閒時有空就到鎮上或是縣城早點短工貼補日子。
他小時候趙老爺子讓念過兩年私塾,後來周氏進門,孩子也漸漸多了,老爺子也有點力不從心。趙振興就從私塾回來幫趙老爺打理農田,因是識得一些字,所以找的活計不但比彆人的輕省,工錢還要稍微高些。
就這樣夫妻兩人省吃儉用,辛苦忙碌了三四年,不但把分家時得的兩間茅草屋推倒,重新建了個三間磚瓦的正房,另帶東西各兩間廂房的周正院子,還把原來的宅基地隔壁的兩塊宅基地也買了下來,圈了好大一個前後院。
那時誰不說趙家大郎能乾,趙老爺子也逢人就誇自己這個兒子給他長臉。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一家人其樂融融的過日子的時候,老天爺好像看不過眼趙振興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