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淑珍的諷刺語言,葉詩琪沉默的眼神瞧著父親和母親,她不想說的更多,在家人麵前,此時提出建議,隻不過提前給他們提建議而已。
如果這一次的提議,家裡人不同意,那麼等他長大一點有能力了,她也會自己請先生的。
就算是前世和在古代,知識改變命運,永遠都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古代更是缺少藥品,醫學的年代,如果可以的話,她還想學醫,這隻是壓在她心裡的一個想法。
她的每一個想法都會一步一步的來,知道這個家還不能讓她每一個條件都能滿足。
父母親也許是寵她的,隻是他們的能力還有限。
葉家的其他姐妹也隻是眼神瞧著葉詩琪,又瞧瞧大人們,不敢發言。
李氏沉默著喂兒子,或者自己吃飯,在這個家任何的抉擇,他好像都沒有權利發表,卻在默默的支持丈夫和女兒們。
小女兒總是發表很多異想天開的事,一件接一件的,古靈精怪的性格,她有時候都一下子沒能接受。
不過請先生讓教孩子們讀書,她是讚成的,在唐家乾活了好幾個月,在小公子的身邊,更是知道有新生教導的孩子更聰明。
先生教導孩子們讀書了一兩個月,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挺好,她這個做母親的也想學幾個字。
她都能深深的知道,什麼都不懂得,農戶家女孩,女人在家庭裡生活的很難。
彆說女孩識字沒有用,識字的女孩價值更高,這裡麵的價值並不隻是嫁人這一方麵,也許會受益一生。
女娃學樂器,如果有這個條件的話,她也是讚成的,他家的女娃並不比彆人家的差。
也許差的隻是錢而已,這個錢他們夫妻會努力的賺,會努力滿足孩子們的所有要求,作為父母的望女成鳳,她作為農家的農婦,也有這個思想。
那幾次唐少奶奶對她的態度不好,她知道有一方麵可能是因為小少爺對他親,另外一方麵,她是一個農婦窮,又不識字的,才會給人看不起。
農婦又怎麼啦?她始終認為自己不偷不搶的,並不低人一等。
自己不認識字,並不想孩子們也像她一樣,孩子們長大了,會有更好的廣闊天空。
不認為女孩子長大了會隻在他們這一畝三分地,誰知道以後又會怎樣呢?
在一年多前,她也沒想過今天會成為一個像地主婆一樣的老板娘。
有了能力就會有變化,這是他在這一年多來很大的感觸。
李氏給了一個眼神給夫君。
宏基一開始是聽懵了,還沒來得及反應,聽著父親和母親和家人的反對,他並沒能一時間發言。
並不是他也有反對的態度,隻是還沒能理解女兒為何要請先生教她們樂器?
請先生買樂器並不是一件小事,樂器也並不便宜,像他現在更把所有的錢財用在了莊園上,所以才不能第一時間說出他的意見。
宏基收到了妻子的眼神,夫妻倆已經心意相通,和家人說了,這件事從長計議,遲一點再說。
有了宏基發話,這件事也就這樣擱置了。
葉詩琪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她在餐桌上說出話語,也隻是讓他們知道而已,後麵的事情可以慢慢的和父親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