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就是那個何文靜啊!”一個看榜的書生驚訝道。
以前這種事也發生過,一般書院山長特彆看重的學子,都會特地招進去,不過至今也隻有幾人而已。
“我留在這裡沒走,也是想看看何文靜是誰,沒想到竟然是這麼個半大孩子?”另一人也接口道。
“我看他年齡不大,也不知道怎麼如此能耐,竟然考了第一,我等皆被他比下去了,實在慚愧啊。”
此話一出,躁動的人群頃刻安靜下來,有好幾人都麵露尷尬,又盤桓了一會,相繼散去。
何文靜跟在小廝身後,邊走邊打量著裡麵的布局。
從前門進來後,裡麵就是一個開闊的院子,院子角落種了些桃樹和李樹,此時正是花開的季節,院子裡還有淡淡的香氣。
院子的另一邊是照牆,再進一道門後,何文靜就看到了寫著講堂兩字的一排屋子,不過他們沒有停留,而是繼續朝裡走。
穿過講堂中間的走廊,入眼就是一片寬闊的操場,兩邊也是各一排屋子,寫著東文場和西文場,何文靜看建築結構,覺得很像是學生宿舍。
又穿過一道門,前麵領路的小廝對他說到了。
何文靜抬頭,尊經閣。
這看來就是山長住的地方了,旁邊的屋子應該是其餘夫子住的地方。
何文靜站在門外,等小廝通報,不一會,就有一個小童出來說山長讓他進去。
他走進門中,卻並不見屋內有人,雖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何文靜也沒有亂走亂看,就站在原地又靜靜的等了一會。
然後他就看見一個白胡子的老人,從旁邊的一間屋子裡出來了,何文靜趕忙行禮。
“學生何文靜見過山長。”
譚之問捋了捋胡子,坐到中間的太師椅上,伸手往旁邊示意了一下,笑眯眯的開口:“坐吧。”
何文靜從善如流的坐下,等著他開口。
“你可知我特地叫你來,是乾什麼嗎?”譚之問見何文靜沉得住氣,心裡更加滿意。
“學生不知,不過山長有招,學生不敢不來。 ”何文靜語氣恭敬。
既然他已經確定入讀明心書院,那他就已經算是書院的學生了,古人對尊師重道是看得十分重的,他也要入鄉隨俗。
“ 我叫你來也沒有其他的事,不過敘敘閒話,我看你年齡不大,不知一共讀了幾年書了?”譚之問狀若不經意的問道。
“回山長,學生入學四年,今年臘月將滿十三。”何文靜老實答道。
譚之問本準備端起的茶杯又放下,好奇的問:“才四年?那你師從何人?”
“學生在村中由一位潘姓夫子教導學業。”
“柳溪村潘夫子......”,譚之問思考了一會,沒有從記憶裡搜索出這一號人物來,想來應該也不是哪位隱姓埋名的大儒,也就不再繼續想了。
“那你說說看,你這四年來都是怎麼讀書的?”
何文靜現在心中怦怦直跳,他心中有個大膽的猜測,不過不知道對不對,見譚之問詢問,就一五一十的把這幾年讀書的過程說了一遍,然後他就看見山長笑得更開心了。
這樣看來,他的猜測可以作得七八分準了。
何文靜答完就見譚之問捋著胡子不說話了,一時心中念頭百轉。
是了,真要收徒,總不能師傅上趕著徒弟吧,這樣也太掉價了,估計就是在等他主動了。
何文靜想了下,決定還是他先開口,就算最後不成,反正好學求師也不是什麼壞名聲,最多被拒絕了有點尷尬而已,不過他有種預感,他應該不會被拒絕。
想通此節,他當即離座跪在堂中,口中恭敬道:“學生資質駑鈍,但尚有勤勉進學之心,懇請山長收學生為弟子,學生必日夜苦讀,不負先生教誨。”
譚之問在他說完之後就笑出了聲,口中直呼,“好!好!”,親自過來把何文靜扶了起來。
要說他之所以起念收徒,還是源於那篇策問。
他當時看文章時就覺得這人是可造之材,文中既有一股剛正之氣在,卻又不失之圓融,等他在把他的經義翻出來看時,更是一字不錯,料定必是勤學之人,當時就起了愛才之心。
現在他當麵見到了人,覺得跟他想象中的差不多,目光清正,讀書刻苦,也不是那種刻板迂腐之人,日後肯定會有大造化。
遇到這樣的學生,他也不想白白錯過。
譚之問扶起何文靜,又說了幾句勉勵的話,最後兩人的名分就算是定了下來。
不過何文靜知道古代拜師是有正式流程的,他現在什麼也沒帶,不知道需不需要現在出去買。
他給譚之問說了,卻見他搖搖頭,說不急,等入學後再找個時間辦也來的及,而且到時候還得讓他見見他的幾位師兄們。
譚之問收了何文靜後,態度就隨意多了,接著就說起他那篇策問寫得還算不錯,就是用詞有些欠缺文采,並且引用不夠,如果放到科舉考試中就顯得稍微普通了些,讓他回去多練練。
何文靜虛心受教。
兩人又談了一會話,譚之問就讓他回家去了,說明日讓他自去甲班入學,平時寫了文章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來找他解答。而他也會時不時給他們布置課業,如果完不成,他會重重處罰。
作者有話要說:考試題目來源網絡查找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