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靜聽到苗氏的話, 淡淡一笑。
接著開口道:“我也想二弟早日考中,不瞞二嬸,這次縣考的內容其實一點都不難, 想必二嬸也聽二弟說過他現在在讀哪些書,隻要把這些書全都背誦默寫下來,明年二弟也能考個案首回來呢。”
何文靜語調輕快, 語速不疾不徐, 眼神真摯的看著苗氏。
“真的?你可彆是不想教你二弟, 在推脫吧。”苗氏斜著眼,眼中透著懷疑。
“二嬸說的哪裡的話,我和二弟都姓何, 他有出息, 我這個做哥哥肯定隻有為他高興的。”何文靜說著又從書架上抽出幾本書。
“二弟是不是正在讀這幾本書?不瞞二嬸,這次縣試, 考得就是這幾本書的內容,隻要全部背下來,答卷時把內容寫上去就行。二嬸不妨回去問問二弟,說不定他已經能全部背下來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明年就能下場考試了呢!”
苗氏拿著幾本書看了看, 她雖然不識字, 可是他兒子房中本來書就不多, 放著的也就是那幾本,她每日給他收拾房間,看到那封麵上的字,還真就跟這個一模一樣。
“真的隻要全部背下來了就行?”苗氏拿著書跟拿著寶貝一樣,眼神熱切的看著何文靜。
“如果二嬸不信我, 那我也沒辦法,反正我就是這樣考的。”何文靜語氣中帶著失落,好像因為苗氏不相信他而十分傷心。
苗氏乾笑兩聲:“二嬸沒有不信你,大郎你彆多心,我這就回去問問你二弟,看他到底背完沒有,要是他背完了,我就讓他下場考試,要是還是不中,我可再來找你啊。”
何文靜沒有理會她話中隱含的脅迫,笑著答了好。
苗氏出了何家大門,匆匆往家中而去。
方氏看著苗氏離開的背影有些擔心,“大郎,要是你二弟真背下來了,最後還是考不中,你二嬸再賴上你怎麼辦?”
何文靜把書收好,對著方氏解釋道:“娘你放心,如果二弟真能把四書五經全都背得滾瓜爛熟,那他考中絕對不成問題。”
況且他還有後招呢。
如果他二弟撒謊說他已經背完了,被他娘逼著下場考試沒考中,苗氏來找他,他隨便抽出其中幾斷讓何文茂背誦或者默寫,他答不出來,那當場打臉的就不是他。
換言之,隻要他一日沒有熟讀背誦,苗氏也就沒有理由再來找他,她自己就會先逼著何文茂苦讀,反而少了他許多麻煩。
方氏還是有些不太放心,她這弟妹的性子她是知道一二的,平日不覺怎樣,可隻要是關乎她切身利益的事,就是個潑賴能纏的,她是真怕兒子被她混賴上。
“可是你二嬸”
何文靜看他娘欲言又止,也知道她想說什麼,想著如果自己不講清楚,她估計還是不能放心,就坐下跟她細細說了這樣做的掰扯了原因。
其實也很簡單,雖然他們兩家已經分家了,可是何鐵蛋和老葉氏還在,那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再疏遠也疏遠不到哪去。
況且古人將名聲看得很重,即使他再不喜二叔一家,但是明麵上不能做得太過分,更不能讓人找到話柄。
像他剛才如果什麼都不說,或者借詞推脫,那苗氏肯定不會罷休,到最後何文茂自己沒考中,過錯卻落到了他頭上。
而他現在給何文茂指出了考中的方法,最後要是他還是沒考中,那就是他自己的錯,苗氏就是再出去說三道四,也隻能是自找沒臉。
況且他說的也不算全錯,要是何文茂真能將四書五經全都熟讀背誦下來,那他考中縣試的幾率可以占到八成以上。
隻是何文靜並不看好他。
平日他在學堂讀書,懈怠是出了名的,張茂林還跟他吐槽過,說他跟他比雖然算得上懶惰,可跟他二弟比那簡直是勤奮得不要不要的。
因此,實際上他讓苗氏去管何文茂讀書,算是讓他們兩人自己相互內耗,他們相互煩著彼此,不就沒人來煩他了嗎?
隻要何文茂一日沒有將書背熟,他就能得一日的清靜。
方氏聽完兒子的話,這才把心放回肚子裡。
又暗想,她兒子明明看著麵上笑眯眯的,說話也不高聲,可是想出來的辦法卻比她有效得多,既能製約得了彆人,還把自己也摘出來,不知道是不是讀了書的人,心裡就是會比旁人多生出些孔竅來。
方氏不知道是,她兒子這樣的,其實不叫心眼多,叫腹黑。
苗氏之事揭過,何文靜就跟他娘說起了去府城的事。
聽說兒子要去這麼遠,方氏有些不放心,可她又不能跟著兒子去,就說要不她去找她嫂子說說,讓他表哥跟著一起去。
何文靜本來隻是想把這事給她說一聲,沒想到他娘竟然想去找方鐵牛來陪他,於是趕忙拒絕。
“娘千萬彆去,你想舅母本來就對你有成見,要是你讓表哥跟在我身邊照顧我起居,舅母還不定要怎麼說呢,況且兒子也不願意欠這個人情。”
他現在是真不想欠人情,尤其是對象還是方家,他想到他表姐方春桃就覺得毛骨悚然。
見方氏還要再說,何文靜連忙道:“不是我一個人呢,同行的還有兩名同窗,我們說好了一起結伴去府城,到時候相互照應。”說完又一疊聲說自己餓了,問他娘幾時開飯。
方氏聽兒子餓了,也被帶偏,忙說現在就去做飯,讓他先吃點其他東西墊墊。
他娘進了廚房,何文靜這才舒了口氣,然後就看見何梅正在一邊捂著嘴偷笑。
何文靜輕輕瞪了她一眼,用眼神警告她不許促狹,這才轉身進了臥室,準備開始複習功課。
離府試開考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除去路上所花時間,還有臨考前的幾天,他能花在讀書上的時間也就一個月左右,而他這一個月裡麵主要下功夫的地方就是詩賦。
倒不是說他不再複習四書五經,隻是這幾年下來,何文靜已經養成了習慣。
即使他對書中內容已經爛熟於心,可是他每日仍然會在早上將它們都背誦一遍,為的就是怕哪日疏忽下來,忘記了。
因此,作為短板的詩賦,就是他需要重點攻略的對象。
臨安府下轄二州六縣,清源縣人口不算多,此次縣試取中的人數隻有二十二人。
可是其餘兩州五縣的人卻不少,而且此次參考的考生都是過了縣試的,也就是說考生水平肯定比之前參加縣試的高。
其他的不說,單說四書五經裡麵的內容,起碼都是過關的。
自己就算做得再好,要拉開比較大的差距也會很難,更何況哪一世都不乏既有天分又很努力的人。
何文靜翻開自己以前整理的詩賦合集,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選出了幾首自己做得比較好的詩,然後重新確定了自己以後要走的流派——田園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