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應考(2 / 2)

這是他深思熟慮許久才確定下來的。

中國古代田園派的代表人物是陶淵明,一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相信很多人都讀過。

以前他就很喜歡陶淵明的詩,不同於其他流派,田園派詩歌的特點就是語言平淡自然,有的近似口語,有的近似歌謠,但是卻能給人以樸實清新之感。

例如,除了那首聞名於世的《飲酒·其五》,陶淵明還有一首詩也寫得十分有趣,是一首描寫他種豆經過的《歸園田居·其三》。

古詩全文是這樣的,“種豆南山下,草勝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1】

整篇詩歌讀下來基本沒有什麼艱澀的地方,用詞也十分平易淺顯。甚至初讀第一遍,還會覺得十分有趣,覺得這是陶淵明在打趣自己,每日早出晚歸種豆,結果還“草勝豆苗稀”。

可是細想之下又好似還有其他含義。

而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詩裡有很多地方都在詠誌,而且“理荒穢”還用了典,“露沾衣”也並不止是在說露水而已,還類比了官場。

總之,看似樸實無華的一首詩,實際包含的內容絕不止於簡單說種豆這件事。

何文靜覺得以後自己再寫詩,就可以往這個方向來靠了。

自己出身農家,對這些了解的也多,不像那些炊金饌玉的豪門公子,他也寫不來金堆玉砌的華麗辭藻,不如就走樸實路線,說不定反而有意外收獲。

在家的這段時間,何文靜基本都在房中鑽研詩賦,轉眼就到了出發的日子。

從清源縣到臨安府,既可以走陸路也可以走水路。

何文靜他們約好的是走水路,原因也很簡單,走水路更快。

清源縣的碼頭以往停留的多是貨船,不過每到各種考期臨進,碼頭上就會多出很多載客的小船。

此時碼頭上就擠擠挨挨的停滿了船隻。

何文靜沒來過碼頭,他到得早,程唯山和曹致遠都還沒來,空等無聊,他便開始打量碼頭風景。

河麵上除了來攬客的客船之外,還停留著數艘返崗的貨船,但見每艘船上都放滿了的各色貨物,又有碼頭搬工來來往往的卸貨,一片繁忙景象。

何文靜看著碼頭忙碌的場景,覺得現在這個夏朝的民生還是挺不錯的,連這個小小的清源縣都有種繁華初現的感覺。

又等了一會,看時間差不多了,何文靜也有點著急,不知道這兩人怎麼還沒來。

剛轉頭,就見到了向碼頭而來的兩輛馬車,其中一輛的車簾被撩開,程唯山正在催促車夫加快速度。

總算到了,何文靜輕舒一口氣。

等他們下車搬東西時,何文靜總算知道他們為什麼來得這麼遲了。

他們帶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而且因為帶的東西多,兩人還各帶了一個書童,其中程唯山還帶了一個家中的管事。

“文靜,讓你久等了,我娘臨出門時拉著我又添了些東西,然後又替換了些東西,所以耽擱了點時間。”程唯山撓撓頭,不好意思的道。

此時曹致遠也搖著扇子過來致歉,他的書童正把東西從馬車上搬下來。

“沒關係,咱們約定的時間還沒過,我看你們沒來,還以為是出了什麼事,既然無事那就好。”

何文靜身上隻有兩個包袱,一個裝著替換的衣物,一個裝著幾本書和筆墨紙硯,他實在想不出兩人是怎麼收拾出來這幾大箱的。

“幾位少爺不如先到船上等著,碼頭風大,要是著涼了就不好了。”

跟著程唯山來的是他娘的陪房管事,專門來替他打點生活瑣事的,此時見三人還站在碼頭聊天,不由得出聲提醒。

“對對,咱們先上船吧,這裡風大,來往的人也多,確實不是說話的地。”程唯山聽到管事的話,就拉著二人就往船上去。

這艘客船是專門跑臨安府的,巳時初刻開船,此時雖然還未到開船時間,不過船上已經有不少人了。

此時程家管事正指揮小廝書童給兩人搬東西,何文靜三人就在船艙中說話。

“文靜,你怎麼就一個人來了,而且還隻帶了兩個包袱?”程唯山坐到自己的床鋪上,邊伸著腿放鬆邊問道。

“我之前來縣城也是一個人,所以就想著去府城不過就是換個地方而已,我一人足矣。況且就像你看到的,我就帶兩個包袱,不過就是些換洗衣物,實在不必再多帶一人。”何文靜解釋道。

他上輩子讀書時,就經常一個人坐幾天幾夜的火車輾轉到外地上學,已經習慣了力所能及之事就自己做。

況且就算現在到了古代,治安雖然可能不會像現代那樣好,不過有人同行也差不多了。

倒是程唯山聽他這樣說有些不好意思,他之所要帶書童出來就是因為需要人給他洗衣服,以前在書院讀書時,他的衣服也是帶回去洗的。

至於管事,那是他娘怕他吃不好住不好硬要他帶來的。

“下次我也不帶了,還是文靜你這樣好,既簡單又不累贅。”程唯山有些懊惱的道。

程管家聽到自家公子這樣說,一抬眼就向何文靜看了過去,欲言又止。

何文靜看他眉眼官司,知道程唯山這是想歪了,趕忙道:“你可千萬彆這樣,我是在家中做慣了的,你跟我又不一樣,要是以後你因為做這些事,耽誤你考試怎麼辦?那才是得不償失了。”

程唯山想象了一下自己洗衣服的場景,也覺得自己做不到,便隻好打消了念頭。

其實他會這樣想,也是因為何文靜實在太厲害了。

那天放榜回去,本以為他爹肯定會好好誇獎他一番,結果聽說他朋友比他還小一歲,卻能考中案首,把他好一頓奚落,又讓他好好跟人家學。

他這不就是好好學來了嗎?不過好像方法沒用對。

何文靜見他聽進去了,也放下心,轉而談起了應考之事,三人就在艙中就府試討論開了。

作者有話要說:  【1】詩句摘自陶公《歸園田居·其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