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拜訪(2 / 2)

這次他的來的原因也很簡單,既是向老師彙報考試情況,也是來請譚之問指導他考卷上的不足之處的。

雖然這次他仍然得了府案首,不過何文靜並不覺得就是自己多厲害了。

首先他恰好看過府試基本不會考的律法題,光是這一點就能讓他跟人拉開比較大的差距,而且就算他把考卷上關於十三經的內容也都寫完了,但是他敢肯定,自己絕不是唯一的那一個。

往往越是競爭激烈的考試,越容不得一點差錯,對他是一樣,對彆人也是一樣。所以,如果不是他恰好運氣好,這個府案首他並不認為自己能拿下。

而以後還有這麼多場考試,他也不可能每次運氣都這麼好,最終要靠的還是實力。

所以,這就要求他在其他題目上也要做到儘可能儘善儘美,而已經考過會試的譚之問明顯就是給他挑刺的最好人選。

何文靜正在堂中等人,忽然聽見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傳來,他凝神細聽,卻見聲音不重,顯然不是譚之問的。

心中一凜,他忽然想起那日來譚宅的事情來,便乾脆垂下眸子,眼觀鼻鼻觀心,隻捧了茶在手中輕啜,眼神是一點也沒往那聲音的來處瞟。

來人正是譚凝心。

她也不知道自己這是怎麼了,上次好容易爺爺同意她來相看,結果回去之後,她隻說還想再在家中陪伴二老兩年,她奶奶就知道她是誰也沒看中,就說再等等也行,過兩年看看哪個後生更出眾些,到時候再說不遲。

其實她當時是看中了何文靜的,可是她也聽她爺爺說起過這個學生,雖然他對這個學生的為人學問讚賞有加,可是她也知道,她爺爺是不可能把她嫁到門第相差太大的人家去的。

譚凝心雖然平日頗得兩個老人寵愛,可她到底不是親孫女,不過是族中落魄旁支留下的孤女,因為譚之問致仕後就回了老家,獨子又在京城不能回來儘孝,二老覺得膝下沒有兒孫繞膝,空覺淒涼,這才把她收養在身邊。

這幾年來,她除了乖巧懂事之外,也常常扮小兒態逗兩位老人開心,可是她心底始終不敢真正放肆,譚家真正的孫小姐在京城,可不是她這個收養的族中孤女可比的。

因此,譚凝心並不敢犟著脖子說要嫁個寒門小戶的農家子,她隻能期望何文靜能在她再也拖不下去之前,能掙出個出身,不叫她白白牽了這些肚腸。

可是她沒想到,自那天一彆,竟是再也沒見他登過門,今天聽丫鬟小柳說他來了,終是忍不住又悄悄過來了。

“小姐,你說他怎麼這麼呆啊?”小柳看何文靜坐在位置上一動不動,連眼神都沒亂看,也不由得替自家小姐著急,這兩人連眼神都沒碰過,這可不成了自家小姐單相思了嗎?

譚凝心輕輕瞪她一眼,讓她噤聲,自己則又側過身往堂中看去。

她心裡是又盼望他看過來,又不希望他看過來,既覺得他這樣守禮太呆了些,又覺得這樣才是正人君子不顯輕浮。心中一時有兩個小人不停的拔河,讓她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希望哪個能贏。

何文靜在堂中等得心焦,也不知道自己這老師到底乾嘛去了,雖然以前他等過更久,可這次不同,他能感覺到那簾後的人應是還沒走,這更讓他覺得如坐針氈。

喉嚨中有些乾,就在他又準備端起茶來喝時,譚之問總算來了,而那簾後的人聽到動靜,也悄悄的從簾後離開,著實讓他鬆了一口氣。

何文靜打定主意,以後就算一時找不到譚之問,也最好不要再來譚宅了,他可從沒想過傳一曲窮書生與富家小姐的佳話出來,這都是畫本子裡才有的,他從來都是理性之人。

等譚之問出來後,何文靜就把府試答卷上關於雜文和策問的內容又重新寫了一遍,交給他批改,兩人就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一番討論。當然,基本都是譚之問在給他講解,然後他偶爾提出一些問題。

要說考試級彆不一樣的人,看問題的深度確實不同。譚之問是考中過進士的,現在指導他府試的考題,就跟大學生看小學生的試卷差不多,很多地方他都能一眼看出問題所在,並且給出最優的解決方案,讓何文靜受益良多。

而對於此次他能考中府案首,譚之問也表示意料,說他如果不是因為運氣好,應該最好也就能中個甲等前五,又說讓他下去好好準備院試,等到時候一鼓作氣通過考試,不要再最後這一場上出了意外,何文靜一一稱是。

從譚府出來之後時間已經差不多了,何文靜這才去三人約好的碰頭地點尋人。

張茂林和陳運年早就到了,他們找的私塾也在南街上,雖然不大,但是聽說那裡也出過好幾位考中秀才的學生。

而且學堂夫子也不是胡亂收學生,最後也是考教了他們一番後才收下的。兩人當時就行了拜師禮,說好了明日開始到學堂上課。

何文靜聽他們說著私塾的情況,也替他們高興,又聽說離明心書院也不遠,想著以後還可以常約出來聚一聚。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他們不能住在縣裡,因為那家私塾不提供住宿,而他們要在縣裡租房子住也不現實,所以最後就商定了還是每日回家住。

“那你們每天怎麼回去?要單是靠走路的話那可不近,要知道咱們來的時候還是坐的驢車呢,就這都花了半個時辰。”何文靜好奇的問道。

張茂林得意一笑:“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爹之前就說了,要是我到縣裡來讀書,就給我買頭毛驢,我上學時就騎驢來。”

陳運年也點點頭:“我爹平日也常來縣裡,有時候是搭車,有時候是騎家中的驢子,我到時候估計也是這樣,要麼跟我爹一起,要麼自己騎驢來。”

何文靜有些呆,他想象不出來兩人騎著小毛驢在路上“嘚嘚嘚嘚”往縣城趕的樣子,再說就算到了縣城,驢子拴在哪裡呢?他心裡有疑問就不禁問了出來。

“哈哈哈,文靜,平常見你挺聰明的,怎麼現在犯起傻了呢,先生家自然是有牲口棚子的,到時候牽到那裡去不就得了嗎?你啊你,彆說你到現在都還沒騎過驢子吧。”張茂林指著他哈哈大笑。

何文靜有些不好意思的乾笑兩聲,他是從來沒想過還有騎驢來上私塾的,這就跟在現代說內蒙古的同學是不是都騎馬去上學一樣,想象一下就覺得很囧。

不過古代的私人交通工具貌似也就是驢、馬了,而像他們這種農家子,最多也就騎驢吧,還得是家中條件稍好些的,確實是自己犯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