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家事(2 / 2)

短短一盞茶的功夫,來店中的人已是不少。何文靜冷眼旁觀,店小二對各色來買糧的客人一視同仁,態度皆是熱情有禮,並沒有因為哪個人買得太少,或者買的是粗糧便低看人三分。

由此看來,這孫青倒不是短視之人。想到這裡,何文靜放下茶錢,又起身抬步往店中而去。

櫃台後站著個身著青灰葛衫的青年,個頭看起來跟何文靜差不多,模樣周正,雖然算不上英俊,但卻十分精神乾練,此時正在低頭撥弄算盤,似乎是在查賬。

何文靜看他年紀,猜他應就是孫青了,便上前攀談了幾句。

幾番下來,何文靜心中也有了數,便又往另一戶人家所在的村子而去。

去之前,何文靜本來心情不錯。他想著既然孫家不錯,想來那王家應該也不會太離譜,卻沒想到,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

村人好閒談,何文靜以王姓學子同窗的身份向多人打聽了下情況,結果彆人要麼是根本無人理會他,要麼是嫌棄的看他一眼,好像在說他怎麼會跟這種人家來往。

好在終於一位年紀大些的大娘最後開了口,讓何文靜知道了王家的實情。

這王家確實有幾十畝良田不假,不僅如此,而且村中還有多家佃了他家的地種。可王家卻並不是什麼仁善之家,據說王家老兩口對人十分刻薄,不僅佃租要得極重,且若遇到天災,佃了田地的人家交不起,那便要人拿家中值錢物件抵債,否則便要拿了契書告官鎖人。

說到這,那人又歎口氣:“聽說王家現在又給兒子找了個娘家兄弟得力的媳婦,若是以後出了當官的,咱們的日子可就更難過了”

何文靜聽到這裡皺了皺眉,順著那大嫂所指方向而去。

等到了王家小院附近,不過停留了片刻功夫,便能聽到王家院中傳出來的追雞攆狗的聲音,期間時不時還夾雜著一個婦人尖刻的咒罵聲,而且聽話音,竟像是在責罵自己的女兒。沒有多想,何文靜直接轉身回了柳溪村。

回來後,何文靜把兩家情況對方氏細細說了一遍,然後總結道:“兒子覺得還是孫家更好些,那王家實在不是良配。”

方氏還是覺得有些可惜,追問道:“那王家真這麼不堪嗎?我本想著既是讀書人家,又有些家底,況且這王生年紀輕輕便能考中童生,想來以後前程也不錯呢。”

何文靜覺得他娘哪裡都好,就是有時候有些拎不清,或者說是古人很少把女子的個人幸福考慮在內,而是更看重一些外在的虛名和地位。

比如,如果能嫁得高門貴婿,那便是好姻緣,即使這貴婿人品不行也無大礙,苦果女子咽下即可,同時給她們洗腦要包容體貼夫君,才是佳婦。而若是嫁了寒門小戶,即使夫妻恩愛,那也是被人輕視,看不起,嘲笑貧賤夫妻百事哀。

何文靜不管彆人怎麼樣,他是不可能看著妹妹為了得一個官夫人的名頭就在苦水裡熬的。

“娘,這樣不修德行的人家,縱然以後有人為官作宰,破門也是頃刻間。再說商人地位雖低些,可是我瞧著這孫青為人很有些能力,打聽得知人品也不錯,杏娘性格柔順,正該配個能頂立門戶的夫婿,若是換了那王家,婆母凶惡,有孝道壓著,杏娘可不任人磋磨?”

“他們怎敢?”方氏猶自不信。

何文靜繼續苦口婆心:“他們怎麼不敢?照娘所說,覺得王家不錯為的是他家兒郎讀書爭氣,若果真如此,那他家又為何要顧忌於我們?再說,就算他家兒郎最後前途了了,可他們耕讀之家,自是良民,婆母調/教媳婦乃天經地義,縱然以後真有什麼,我想替妹妹出氣,連名目也不易找,由此便會又少上三分忌憚。”

“ 而孫家乃商戶,孫青既已從商,便不可能再考科舉,由此,無論如何不敢苛待杏娘。況且孫家家資豐饒,卻舍棄求娶商戶之女來向咱家提親,想來已是另有打算。既是如此,杏娘上無婆母苛待之憂,又無需操勞家計,他日若想家中兒郎上進也無後顧之憂,隻需當她的富貴閒人,這樣不是很好嗎? ”

方氏聽到最後已是愣了。這樣看來王家卻是一點長處也無,而孫家則除了商籍這條之外,竟是樣樣都好。

況且何家現在本就家底淺薄,也沒有那個底氣去要求彆人樣樣都好。就算兒子現在看著是爭氣,可是畢竟還隻是個秀才,而女兒的年紀也再等不得,這兩家已是自去年起能選中的最好的人家了。

於是此事很快敲定,孫家得到回信也鄭重派人來下了定禮,等一係列流程走完,婚禮日期定在了兩年後,而何家與孫家的親事,也隻剩最後一項親迎了。

定親那日,送大雁來的人正是孫青。何文靜不知道何杏有沒有偷偷看過他長什麼樣,不過從他每次提起孫家之時,何杏就滿臉紅暈也看得出,她對這樁婚事應是滿意的。

而孫青見到何文靜也驚訝,想到那日他應該就是專門去考察自己的,一時也慶幸不已,幸虧自己那日沒有什麼失禮舉動。

屋內,何杏正在繡嫁妝,何梅則幫著在打下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