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會試(二)(1 / 2)

第三天的考題出自《周易》, 題目是:“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義”

若是單看字麵上的意思,這裡說的是,大家為了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從而聚集到一起, 而後又各自離開, 似乎是在說買賣之道。

不過實際情況卻全然不是這樣。

何文靜想了一下《周易》原文, 在這句話前麵,文中寫了伏羲沒落而神農氏起,而在這句之後, 又寫了神農氏沒落而黃帝和堯、舜起, 所以這算是一句承上啟下之語,在講述世事變化之規律。

何文靜將原文默背了幾遍, 揣摩了一下題意,便將曆史演變的進程與實際民生所需聯係起來,詳細的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係,然後照例在最後進行一下主題的升華, 以小見大。

這算是初始版的核心內容,後麵他隻要再調整一下語句, 使之對仗工整就差不多了。

等第三天考試納卷後, 號房終於被短暫的打開了, 何文靜也從裡麵被暫時放了出來。

會試本來與鄉試一樣,三場考試每次都是提前一天入場,隻是他們本來進來時檢查就麻煩,若是這第一場考完就把他們放出去,那麼第二場進場時難道又繼續洗澡換衣服?

所以禮部發出的告示是, 每場考完之後考生不再出場,而是在貢院暫留,考生們也可出號房放下風。

何文靜出來時尚早,貢院的空地上隻三三兩兩的站著幾個人,然後很容易的,他就看見了宋易。隻是他臉上已經冒出了青色的胡茬,看起來美貌值大減。

想到這裡,他又抬手摸摸自己下巴,果然也長出了胡茬,真是不習慣啊。

宋易也看見他了,正伸懶腰,立刻便將手放下,跑了過來:“退之,你考得怎麼樣?覺得考題難不難?”

何文靜放下摸下巴的手,笑著問他:“若我說不難,那你估計下一場便要絞儘腦汁了,若我說難,那你又得擔心我會不會落榜。”說罷拍拍他的肩,“所以還是彆問了,免得給自己增加煩惱。”

“倒是這個理。”宋易也不再糾結,正準備在跟他說些考場趣事,就見場內一陣喧嘩聲傳來。

原來此時正有差役從號房內抬出人來,那考生的樣子看著已經人事不省了,一群人正圍著探頭去看。

差役的動作很快,人一抬出便已請了醫官前來診治,待檢查過後,隻說是被炭火迷了心,還好人還有氣,讓趕緊抬出去醫治。

原來是因為這人怕冷,所以不僅號房內一直點著火盆,他還將號房內的縫隙也封得嚴嚴實實。要不是差役看到了納卷時,這人既沒有交卷又沒有要蠟燭跑來敲隔板,估計這人就要悶死了。

“嘖,這人也太倒黴了,第一場就這樣半途而廢,下次再來就得三年後了。”宋易搖頭,替他惋惜。

何文靜這才想起古人不知道一氧化碳中毒是怎麼回事,他自己是很注意的,可是這事卻是真的危險,便提醒了一下宋易,讓他千萬記得不要把號房完全密閉,否則要出大事,甚至可能變傻子。大腦缺氧可不是鬨著玩的。

宋易嘻嘻笑著攬過他的脖子,道:“果然是好兄弟,就知道你還想著我!”

何文靜被他勒得慌,拿手隔開他的手臂:“去去去,你要還有力氣便留著明天考試,少來纏磨我,馬山就又要被關上三天了。”

說到這事,宋易也不再嬉鬨了,兩人又在場中轉了轉,也沒去聽其餘人的討論,等到了時間便又各自分開回了號房。

第二場考時政要務,最後有一道詩賦,不過分量不重。因為題量增大,而且要寫的字數增多,從小窗遞進來的稿紙和試卷也明顯增多,何文靜數了數,各自有十二幅。

因為正卷和草卷太多,何文靜審題之後便按照難易程度排了序,依次做起。

這五題分彆為:一問朝廷設立學堂的用意何在,二問與他國相處之道,三問強國變法之策,四問教農富民之法,五問邊境護民之方。

其實從這五道題考試的內容就可以看出來,其實這算是一個係列的問題。

比如第一問就是在尋求培養人才的方法,有了人才,再教農戶富裕起來,那麼國就會有錢,有錢之後又問如何改革國家法令,使國家變強,最後開始討論護民和與鄰國外交相處之道。

對於第一題人才培養,何文靜不準備照搬現代的教育,這個古人一時沒辦法接受,因此便折中了一下。

首先,古代因為是君主專/製的製度,所以要教授百姓有善良忠愛之心(即忠君),其次,朝廷選拔官吏,以科舉取士為主,但對於其餘限製不能參加科考的百姓,可另外分設門類教之,尤以各種複雜難學的技藝為主。

“如此,百姓既能自立,則不生亂心,君亦安之,國亦安之,民亦安之。謹對。”

做完第一題,已經臨近中午,何文靜把試卷放到一邊晾乾,一邊往風爐中加水,一邊思考後麵幾題。

其實從第一場開考時他就有種感覺,如今的朝廷應該有思變之心,比如第一場的第一題中的“在親民”,這裡的“親民”又作“新民”的意思。然後這接著的第二場,思變之意更加明顯。

所以他才敢提出類似於現代職業學校的概念來,雖然是已經閹割過的,不過核心是這樣沒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