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會試(二)(2 / 2)

那麼後麵的幾天考試,他是要繼續按照這種思路答題,還是按照古代科舉中規中矩的作答呢?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後一種比較保險,但是不容易出彩,最後結果如何便看天意。

而若是按照自己猜測的,朝廷有思變之心,那麼這場會試主題應該差不多也是圍繞這個主題。這樣一來,自己有優勢,則結果可能會好上不少。

可也有一點,古人保守,尤其古代君主製與現代不同,對於百姓的治理,多是出於鞏固皇權的目的,而非隻是想國家民族強盛,卻不在意皇帝個人利益。

那麼有些變法可能就會影響到一部分士大夫和氏族的利益,或者影響到皇帝集權,這個分寸很難拿捏,如果不注意,那麼就有非常大的可能直接被黜落。

何文靜邊吃便想,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把握住這個度呢?如今的皇帝陛下又有多大的胸襟呢?

吃過午飯,何文靜還是決定按照自己想的來,畢竟這也算是自己的一個優勢,不利用實在說不過去。既然現在機會來了,那他無論如何要試試,如果這次不幸落榜,大不了三年後再來,到時再走穩妥路線即可。

因此這第二題,教農富民之法,何文靜還是繼續開腦洞。

古代農民可以乾的事情實在不多,基本作用就是給國家產糧和提供兵力,這也是封建王朝重農抑商的原因,畢竟國家根基所在。

而封建王朝對農民的統治,普遍提倡愚民,這是為了怕百姓太聰明後起來造反。可是愚民了這麼多朝,也沒見哪個朝代真能千秋萬世,說到底,既然百姓愚昧,那麼既然他可以朝廷說什麼他就信什麼,那也可以彆的什麼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隻要說到他心坎裡。

因此這個政策可說既害人又不利己。

何文靜的教民之策倒不是說要讓朝廷普及民眾基礎教育,這個在古代現有的生產力條件下是做不到的,而且他估計就算在位的皇帝再睿智,估計一時半會也接受不了。

所以他提出的教民之策與第一題類似,就是兩個字,專攻。

他想起自己在書店看過的《齊民要術》。這本書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可謂十分貼近生活了。而且裡麵也沒有談論關於朝廷製度或者敏感話題的內容,朝廷可以放心讓人給百姓講解。

而至於百姓不識字的問題,完全可以讓朝廷下發政令至當地縣令,令其定期宣講書中關於改進農桑之法的內容,然後將其納入政績考核。

“故民之所憂,既論天時,亦論人為,皆可造也。臣愚見淺薄,伏惟陛下親覽,謹對。”

第二題答完之後天也快黑了,何文靜覺得腳底生寒,偏頭去看,卻見火盆已熄滅,便站起身來跺跺腳,然後就聽見了隔壁傳來的噴嚏聲。

看來還是有人被凍感冒了。

等卷子交上去,何文靜聽見隔壁噴嚏不停,皺皺眉,將袖中的手帕和頭上的綸巾取了下來做了個簡易的麵罩,希望自己不至於被傳染。

這次的三支蠟燭他留了兩支下來。第一場出場後,他的蠟燭就已經用完了。而這第二場明顯題量和難度加大,何文靜也不敢再托大,便趁現在儘可能多留出些蠟燭來,好讓自己後麵不至於太慌亂。

隻是等他第二天起床後,整個考場似乎著涼的人不少,他還隱約聽見有人來往的腳步聲,然後接著就是號房被打開的聲音,等片刻之後又重新恢複平靜。不知道這是哪位考生又倒在了考場上。

其實白天都還好說,主要就是夜晚難熬,本來就低的氣溫在晚上更是降下來不少,若是身體條件差一些的,那真是一晚上就能凍病。

何文靜才剛起床不久,就聽見了隔壁考生敲擊號房牆壁的聲音,接著就有一個人聲傳來:“隔壁這位仁兄,不知你可還有多餘的木炭,能否借我一點?我實在是太冷了,等我出去就還你,不,我給你銀子!”

何文靜看看自己的木炭,他都是按照之前分好的份數在用,有時晚上到半夜火盆熄滅了,他也冷得睡不著,還會起床動動身體,等暖和些了再睡。為的就是即使沒辦法一整晚安睡,也至少要保證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他都這樣了,哪還有多的木炭給彆人。雖然這木炭確實不多,但也不至於時間未過半就用完了吧?那估計就是這人開始怕冷,燒得多了。既然如此,那他就自己凍著吧,誰還不是一樣呢。

“不好意思了,在下也沒有多的,要是兄台實在受不住,可以在號房內多活動活動。”何文靜說完之後也不再理他,開始做自己的事情。

那人猶自不甘心,又絮絮叨叨說了半天,軟磨硬泡,還是沒有討到一塊木炭,便開始小聲罵罵咧咧起來。何文靜直接用棉花堵了耳朵,燒水準備做早飯。結果不一會就有巡考官路過,直接令差役將喧鬨考場之人拖出去,他耳邊終於清靜了。

等吃過早飯,何文靜便又開始繼續答題。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06-16 17:23:31~2021-06-17 17:56:3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遊手好閒妞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