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文宣帝, 何文靜與邢洪釗才算鬆一口氣。
隻是兩人回京前還得把善後工作做完,且要呈上詳細的奏表,不能因為剛才口頭上彙報過了就算了。
這次文宣帝帶著眾大臣親臨現場檢查, 其實也就是看下實際可操作性如何,至於最後要不要將這項政策定下來,還得等最終結算完成。
不過即便如此, 兩人仍舊很高興。尤其邢洪釗還被文宣帝表揚了許多次, 說他禦下有方, 這幾天何文靜每次見到他,他臉上都帶著顯而易見的笑意。
西山腳下的蔬菜已經開始收獲,營中專門分出兩撥人進行采收和加工, 事情進展得井然有序, 等所有醬菜都處理完畢,何文靜便開始忙著聯係商行。
其實他讓邢洪釗請文宣帝來, 最大目的還是想借皇帝的名。
一開始他將菜畦整理得如此乾淨整潔,以及讓他們親自到田間試種,還有參觀庫房成果,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文宣帝能吃上西山種的蔬菜。
而他寫在壇口的那句所謂告示語, 實際也並不是他真正的第三條理由。他確實是想打廣告的,不過不是靠那句話, 而是靠文宣帝。
隻是為了避免以後有人拿這事做文章, 所以他先自己提出來, 還想了個在眾人看來十分可笑的廣告詞,就是為了將事情擺到明麵上。
至於他扮扮醜角,實在無傷大雅,就當博眾人一樂了。
現在皇帝親臨西山巡查,又吃了西山的菜蔬, 還讚了不錯,軍營士兵眾多,這事早晚會流傳出去。並且他已經建議邢洪釗給部分人放假,讓他們回家探親。
這事就像現代的名人打廣告一般,此處的醬菜算是被他們“代言”了。何文靜相信,總會有人想嘗一嘗皇帝和高官們吃過的小菜到底是什麼味道。
再加上他那一句“大家吃了都說好。”更是十分具有迷惑性,這個“大家”到底指的是誰,總有人自己腦補。
何文靜對於自己“白嫖”利用了一下文宣帝也有點不好意思,不過他之所以會這樣處心積慮,也不單單是考慮到營中士兵無糧過冬,想為他們多爭取一點收入。更重要的是,他想一點一點的改變古人對於買賣貿易的偏見。
他雖然在策問中提及過海貿,也說過可以組建朝廷所轄商團往彆國采購賤價的原材料,再高價出售附加值產品,不過他知道,要讓他們現在就接受這個理論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就隻好一步一步慢慢滲透了。
就像此次西山試點,剛好眾人所種的不是糧食而是比起糧食來說更加不易儲存的菜蔬,要養活這麼多士兵,若朝廷不像以往一樣下撥軍餉,那麼勢必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讓他們把東西賣了換錢。
既然已經默許賣掉,那麼是以原材料賣掉還是加工過後賣掉,他們自己就可以靈活處理了。
隻不過要做到給所有人以明顯的震撼,讓他們想到其實與貿易有關並不全是害處,就要以豐厚的回報來完成。所以何文靜才會把所有的東風都借齊,就是為了能把簡簡單單的蘿卜白菜價值最大化。
這麼多東西要在短時間內賣完也不容易,即使有朝廷幫著消耗了一部分,又調撥了些去往附近兵營,庫中仍舊還有不少。
何文靜正在寫奏疏,王青進來稟告說軍中的李軍需官來了。
李田是個十分活絡的人,以往軍中物資都由他采購,由此他也認識不少商行的大戶。此時沒了朝廷下撥的軍餉,一切用度開支都要自給自足,所以他現在可說得上焦頭爛額,生怕哪日大家吃不起飯了,要活撕了他。
因此對於何文靜找他商量賣醬菜一事,他一直十分積極,還對何文靜說不必降價,甚至可以高出一二分賣出,反正這東西又放不壞,隻要大家還有飯吃就行。
所以當他接到命令,讓他務必儘快將所有東西都賣掉,這才匆忙來找何文靜問原因。
“李大人此言差矣,陛下還等著邢大人與我彙報試點的結果呢,若是我們過個一年半載才把結果報上去,到時候什麼都晚了。”何文靜聽完他的話,哭笑不得。
自從屯田製試點之後,朝廷不再繼續下撥錢銀,據他所知,西山大營這兩個月的吃食花銷都是之前剩餘的庫存,而這李軍需官也愈來愈摳門了。比如同樣一個饅頭,愣是比之前小上好大一圈。
“可是”
“彆可是了李大人。”何文靜打斷他。
“與其節流還不如開源,你不如想想看大家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做些什麼。”何文靜給他出主意,“比如養些小豬仔或是小雞小鴨?又或者想想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種?再不然組織大夥去山中打獵?反正在明年春耕之前,能做的事還有許多,不必執著於此。”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