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對於其他如外語、論辯、工程和經貿等課,他便想著找專業的人來代替自己。
比如外語就找曾在海船上當過翻譯的,論辯就找曾擔任過訟師的,工程則是最好曾為工部乾過活的老師傅,而經貿,何文靜寫的是最好有豐富的從商經曆。
這則通告有點像現代的招聘簡章,不過裡麵沒有所謂“學曆”要求,隻列舉了講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技能,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要求。
而且何文靜給出的待遇不錯,他是按照上課的次數給與薪酬,而其餘時間何文靜也不限製他們做什麼,因此到目前為止,教授外語、論辯和工程的講師他已經找到了。
隻是最後一樣經貿,他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因為若是經商成功之人,哪裡又會差他這點酬勞,而其他來詢問的人,何文靜試過之後發現還不如自己,所以都婉拒了。
所以這一門課目前還是由他自己在代課。
“正是,我恰好看到你在找人,茂林以前就一直在我耳邊說你這裡有多呃,有多新奇,我便一直想來試試,就是不知我這身份能不能當講師。”陳運年笑著道。
“運年說笑了,你願意來我可是求之不得,隻是你生意繁忙,不知你來書院授課可會耽誤時間?”
這也是何文靜一直沒有去問過他是否願意來授課的原因,他就怕萬一自己提了,對方處於朋友情誼不好拒絕,結果反而耽誤彆人。
“不妨事。”陳運年見他似答應,也連忙擺手,“我見你那簡章上寫每十日來上兩次課就行,這點時間我還是有的,而且我也不收你的錢,隻是我也想跟你商量個事,那就是我的小孫子也要跟茂林家的亮哥兒一起來你這書院讀書,但是你可不能輕易把他勸退。”
何文靜哭笑不得,上次那批人學生中有不少都是被他勸退的,這些學生回去之後便說何文靜要求十分嚴格,如果不是天資過人的便不收,因此“新民書院”招生嚴格的名聲便漸漸傳開了。
其實這都是誤會,何文靜對學生的要求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如果不夠聰明就必須要十分努力,而這種努力就是通過他每月一次的考試來判定的。
對於那種毫無學習誠意,不僅上課時不認真,連課後也不思努力的學生,他會雙重考核後予以勸退。
這就導致這些人以為何文靜隻是嫌棄他們考得差、人笨才讓他們退學,其實這都是他們對自己認識不清。
“我可不是那種隨意勸退學生的人,隻要是踏實肯學的,我都不會輕易讓他們回家的。”何文靜想了想還是解釋了一句。
“那你儘管放心,我家孫兒要是敢懈怠偷懶,你隻管重重責罰,我絕不阻攔!”陳運年拍拍胸脯保證道。
就這樣,“新民書院”最早的一批教師團隊便這樣組建了起來,雖然有人對他以工匠為師頗有微詞,奈何本縣之內,幾乎沒有人比何文靜更有威望,況且他還有爵位在身,所以這些話還未傳到他耳朵裡便被壓了下去。
而這些人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在當時堪稱怪異的書院,最後卻培養出了影響大夏整個發展的人才,而何文靜也在後世被人稱為大夏最著名的教育家、翻譯家和理學啟蒙鼻祖。
對於何文靜的貢獻,後世的曆史學家們都給與了積極的評價,尤其是在“新民書院”的原址被發現後,考古人員又從地下挖出了許多當時的教學儀器和殘稿,修複後發現許多現在的科技竟然在幾百年前就曾被他提出過,由此還引發了對何文靜身份的猜想。
不過因為時光機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被發明出來,所以那些猜測何文靜是來自未來的猜想便逐漸淪為小眾,倒是後來在考古出來的《大夏·宣侯列傳》中的一段話,讓後世的曆史學家們大跌眼鏡。
因為據曆史記錄,何文靜自從科舉入仕之後,不僅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更是曾作為運糧官奔赴戰場,在那一戰中,瓦剌一萬餘人全軍覆沒,而何文靜更是經此一戰發明出了對後世影響極大的火藥。
所以,後世的曆史學家們對何文靜的印象就是,他應該是一個十分具有決斷力,甚至可能有些冷血殘酷的人,畢竟後來與倭國的海戰中,大夏就剿滅倭寇五萬餘人,而何文靜正是那次海戰的主帥。
可這本野史上對他的記錄卻是這樣的:何文靜,字退之,少時家貧,及長,文有所成,後入仕則為國之棟梁。然恐夫綱不振,畏妻如虎,莫可奈何也。
而且在後續資料中,他們發現何文靜一生竟然真的隻娶了一位夫人,這讓對這野史嗤之以鼻的史學家們,尤其是幾乎將他封神的崇拜者們內心大受震撼,同時也興起了一股討論何文靜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