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變化(1 / 2)

絞明 珩毅 3605 字 11個月前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已經過去一年時間。

在過去一年時間裡,青山寨除了寨民身上知識的變化,其他的改變並不多。

青山寨的改變在方南計劃之中,一年過去,方南也才十三歲罷了,即便在寨民們心中方南非常的不凡,但也沒有到所有寨民都信服的地步。

方南的計劃是用三年時間為所有學生樹立思想,通過這些學生影響到他們的長輩,進而掌控青山寨,現在對學生們的教育才過去一年時間,進入第二學年,方南才會慢慢引導學生們的思想。

青山寨的變化不大,方南做的事情也不多,每天除了教授胡小丫和學生們知識,就是在畫圖紙,方南的隨身空間中已經放了不少畫好的圖紙,有火槍、火炮的圖紙,有簡單的機床圖紙,還有簡陋的蒸汽機圖紙。

隻要有技藝熟練的木匠和鐵匠,花費一些時間就能將圖紙上的東西打造出來。

另外方南還用一點時間去研究黑火藥。

黑火藥的配方,凡是上過初中的人都應該知道,非常簡單,就是硫磺、硝石與炭混合。

火藥源於煉丹術,算是煉丹時的一個副產品,不過煉丹方式們沒有重視火藥,他們追求的是煉出能夠讓人長生不死的丹藥。

據宋代路振的《九國誌》記載,唐哀帝時(十世紀),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這可能是有關用火藥攻城的最早記載。

火藥的誕生才有了火器的出現,在弓弩這兩種遠程武器外,又出現火器這種威力大的遠程武器,從唐朝開始,各個朝代對火器的應用增加,到了明朝,火器的應用更是達到“舊時代”的巔峰。

製造黑火藥的原材料非常簡單,方南在青山寨中也能夠進行,所以方南用了一點時間去搜集原材料,又對黑火藥的配製稍微研究一下。

硫磺、硝石、炭三個原材料,硫磺和炭還好說,唯有硝石稍微有點麻煩,明朝軍隊的火器大範圍應用,需要消耗大量火藥,說明中華大地上不缺少硝石礦。

《天工開物》上記載:“凡硝,華夷皆生,中國則專產西北。若東南販者不給官引,則以為私貨而罪之。”

介於硝石的重要性,明朝對硝石進行管製,青山寨想要在外界購買到硝石非常困難,更何況青山寨也沒有多餘的金錢去購買硝石,所以方南暫時隻能用另一個辦法去得到少量硝石。

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機物質在細菌作用下分解、氧化成硝酸後與土壤中的鉀素化合而成的。

所以每當秋高氣爽的季節,它通常呈皮殼狀或鹽花狀析出來,覆蓋在地麵、牆腳,這就是所謂的地霜,特彆是在豬圈、馬廄、廁所附近的牆角尤多。

掃取這種含硝的土塊,置於桶內,加水浸泡,經過濾後,將濾液熬煮或曬乾,就得到硝石結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