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商賈數量比較少,識字的人也比較少,若是那些商賈一個個都成為大商人甚至做到壟斷一個行業,對人民軍對老百姓都不好,人民軍政府製定規則,再加上人民商會的出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製商賈們的發展。
等到人民軍治下識字的人越來越多,那時候商業才會漸入大發展時代,目前人民軍治下的商業發展,更多部分還是放在人民商會上,當然,其他商賈也起到一些作用。
除了商業發展,方南還在進行一個對商業或者說對經濟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貨幣。
無論是大明治下還是人民軍治下,用來交易的貨幣主要就兩種,白銀和銅錢。
用白銀和銅錢進行交易都可以,但用起來比較麻煩。
白銀主要是元寶和散碎兩種形態,不管是哪種形態,在交易的時候都要用秤稱一下,以確定白銀的重量,這無疑給交易增加一些麻煩,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而銅錢,白銀和銅錢的兌換比例是會變動的,低的時候一兩白銀能夠兌換九百多銅錢,多的時候一兩白銀能夠兌換一千二百多銅錢,兌換比例無所謂,最重要的還是一兩白銀能夠兌換一千銅錢左右這一項。
假如一個人用二錢碎銀子購買一個售價幾枚銅錢的東西,商販需要找兩百枚銅錢,這種交易對商販和購買者來說都非常麻煩。
方南非常想要改變人民軍治下的貨幣,主要就是為了交易更加方便,另外人民軍也能夠在這一項中賺一些錢,至於明廷因為白銀和銅錢掌控人民軍經濟,這根本不可能,明廷不懂經濟戰爭,並且明廷和人民軍治下的商貿非常少。
改變貨幣,若是能夠用紙幣來取代金屬貨幣,絕對是最好的事情,但成功的可能性小的可憐,紙幣在宋代、明代都出現過,最終還是廢棄了,人們對紙幣非常不信任,即便老百姓支持人民軍,人民軍也不能隨意用紙幣去取代金屬貨幣。
更何況人民軍對紙的研究幾乎沒有,想要製作出一種外人無法複製的紙幣,短時間內不可能。
所以在貨幣計劃上,方南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將不規則的白銀和價值非常低的銅幣進行改變,人民軍可以鑄造一種規則的銀幣,再鑄造幾種規格價值不同的銅幣,以取代現在流通的白銀和銅錢。
第二步,發行代幣券,代幣券和銀幣相比沒有任何價值,但是用代幣券可以在人民軍開辦的錢莊兌換額定數量的銀幣。
第三步,增加代幣券使用頻率,降低金屬貨幣使用頻率,最終將代幣券改為正式貨幣使用。
目前貨幣計劃的第一步已經在進行中,最多一年時間,人民軍就會推出銀幣和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