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報紙稱謂很多,有“邸報”、“朝報”、“邸抄”、“進奏院狀”、“狀報”等,“邸報”是其中最通用的稱呼,主要是將皇帝的詔書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報,官吏任名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
邸報的發布要受中央政府的嚴密控製,宋朝的邸報大部分都是手抄的,宋代周麟之著《海陵集·論禁小報》對此有相關描述。
在宋代,出現了專門抄錄邸報以售賣的牟利商人,官員們為求省事,都樂於花些錢去購買,大概後來由於花錢即能購到,無須再去繕抄,宋朝《邸報》的發行時間趨向固定。
即便是是明廷,也設立專門出《邸報》的通政司,專門管理《邸報》的出版發行。
這是在華夏大地,在華夏大地之外,一千六百年前,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大概是西方最古老的報紙。
一百多年前,德國人穀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幾十年後,羅馬發行的報紙上刊登了哥倫布航海的消息,不過當時的報紙隻是在發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時才發行。
若是曆史沒有改變,預計還需要十多年時間才會出現定期報紙,不過現在,方南已經準備在夏國建立後發行報紙,若是不出現問題,明年就可以開始發行。
方南一直推遲發行報紙,主要就在於文盲率太高,就算是報紙發行出去,也隻有識字的人才會去購買,整個夏國識字的人也就那麼多,即便發行報紙,報紙的影響力也達不到方南想要的程度。
其次就是民眾收入,報紙不可能免費發放,一份報紙的價格不會太高但也不會太低,受限於交通問題,一份全國性報紙,最低也得每旬發行一期,一個月才三期,農戶家庭也能買得起報紙,但願意花錢購買報紙的農戶,方南認為不會有多少。
思考中,方南將目光放到小學中正在接受教育的學生身上,還有一個月時間就將結果,今年是夏曆元年,後年,也就是夏曆三年1月初,這一屆學生都將畢業,其中一部分畢業生將前往全國各地新建立的小學擔任老師。
這時候小學的數量會覆蓋夏國所有省市縣和一小半農村。
主要還是農村,有識字的老師在這裡,每個村莊隻需要定期購買一份報紙,由老師為村民們講解報紙上的內容。
如此一來,報紙的影響力就會大大增加,而且一個村莊購買一份報紙都能夠承受。
想象一下,軍隊為夏國開疆擴土,新占領的土地需要移民開發,夏國政府可以在報紙刊登移民的新聞,並且將移民到新土地的好處都寫上,比如每戶一百畝土地,有建好的房屋,水泥路已經修好,還每家分配一頭耕牛。
老百姓一看,移民過去就能夠得到這麼多東西,收入是現在的好幾倍,肯定不少人心動打算移民。
當然,講解報紙內容的老師也是非常重要,不能去糊弄老百姓,反而要配合政府去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