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師生傳承(1 / 2)

絞明 珩毅 3381 字 10個月前

既然已經決定發行報紙,方南便抽出時間寫出一個簡單的計劃,從籌建報社,到建立印刷廠,再到將印刷出來的報紙賣出去。

籌建報社比較簡單,需要一個總負責人,需要一些文筆好的編輯,需要排版人員。

報社是夏國政府直屬機構,需要聽從方南還要內閣的吩咐,將重要的事情寫出來,放到報紙上。

將一份報紙定稿後,還要呈交內閣甚至是方南進行批閱,批準後,報紙才能夠進入到印刷廠進行批量印刷,印刷的技術使用金屬活字印刷即可,技術難度並不高。

負責印刷報紙的印刷廠不能隻有一個。

起碼報紙發行後幾年時間,水泥路都無法將夏國所有重要城市連通,更不要說鐵軌路,不可能做到將報紙都在一個印刷廠中印刷出來,然後送往全國各地,那樣需要太長太長的時間,一月發行一期都費勁。

方南打算在夏國目前所擁有的十五個省各設立一家能夠大批量印刷報紙的印刷廠,報社總部在武昌城,在報紙還沒有開始印刷的時候就可以將樣張用快馬晝夜不停送往各個省的印刷廠去。

各省印刷廠印刷出來的報紙,再送往市、縣去,一致時間裡在專門的地方一起開售,發售報紙時間可以遲一點,但絕對不能比約定時間提前。

至於城外村莊訂購的報紙,可以村莊派一個人到縣裡取,又或者報社安排專門的人員將報紙送過去。

想到送報紙到農村去,方南腦海中又鬨出來一個想法,明廷都有驛站,夏國可以設立郵政,不單單是政府、軍隊使用,還可以服務民眾。

老百姓要向遠方的親人送一封信非常麻煩,又要托人,又要花錢買東西搭人情,許多時候還找不到人送信。

夏國政府建立郵政體係,可以覆蓋全國各地,方便老百姓送信甚至送一些較輕的物品,當然,老百姓通過郵政送東西也是需要花錢的,不過花費不會太高。

稍微思考一下,方南又決定將建立郵政的事情推遲,主要問題還是缺少馬。

發行報紙的計劃大致如此,不過方南沒有打算一開始就將報紙在全國範圍內發行,先在武昌城區域進行試發行,沒有出現問題的話,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發行報紙。

寫完“報紙”計劃,方南又在紙上寫了兩個字,“識字”,用一個圈圈起來。

從古至明,就沒有全民識字的朝代,皇帝、大臣們認為底層老百姓不識字更好,老老實實種地,不會出什麼亂子,也就是所謂的愚民。

然而愚民太多對一個國家了來說才是真正麻煩的事情,底層老百姓啥也不懂,很容易被其他人誘導,進而引發造反等嚴重後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