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2 / 2)

且……便再是想改變這一切,程曦……或者說程錚也需要足夠的力量——當你隻能旁觀這這天下的時候,你又有什麼立場來高談你能夠改變這天下?

不顧眼下,終究會沒有未來。

便就垂下眸子,隻細細思量起來。

而就在這時徐浩卻已然開口道:“殿下的意思下官已是懂了,隻是且容下官說句話罷!這事兒雖能夠這般做,但重點還不在於……咳,不在於那……那些銀子。”

因著那點子讀書人的清高,這話徐浩且說得磕磕絆絆,就連臉色也止不住的漲紅了,可程錚卻是麵色如常的端起茶杯一啜:“徐達人的意思可是憂心這些人是否會依舊衷心於孤?”

“是,卻也不是。”說到正經事,徐浩就正了神情,隻道:“這外放之事兒殿下雖是不得已而為之,隻是卻也不能因此就讓它成為了一步廢棋才是。”

程錚便放下茶杯,隻正經的笑了一笑:“許大人的意思可是這外放的地點也是需要細細思索了的?”

徐浩正是這個意思,見程錚明白了,也就恭敬的低了頭:“正是,殿下說是將重點放在了西南和北方,卻不知這西南和北邊卻是什麼說道?”

頓時便讓程錚掌不住的笑起來:“徐大人久居禮部尚書之位,想必也知道這北方的韃子和南邊的蠻子吧?”

徐浩自然知道,便就點點頭:“這一南一北的事兒也算是源遠流長了,在本朝雖不至於對我們造成威脅,但也一直不輕不重的刷著存在感。且不瞞殿下,每年光是光是和那西南打交道,便能夠讓我們愁上幾個月。”

程錚就笑,隻是看到程曦依舊帶著不解的眼神,便也知趣的開始講古起來。

隻他卻是從北麵說起。

這北邊的事兒且有些複雜,便是程曦也能夠從曾經的史書中知道個大概:追根溯源能夠上溯到秦漢時期,自長城以北皆是茫茫草原上。而在這荒蕪的草原之上生活著放牧為生的遊牧民族,他們逐水草而居,有著狼一樣的野性和凶惡。雖政權和中原的王朝一樣幾經更迭,但對長城以南富裕之地的覬覦卻是經久未改,也因此千百年來他們也不止一次的揮鞭南下,侵吞這長城以南的大好河山和這河山之上的鮮衣美食。

而他們的掠奪之心仿佛已經成了本性,便是本朝開國之際也未曾克製住這貪婪之心,便趁著朝代新立百廢待興之際再次卷土襲來,一時長城之上狼煙四起,還是□□親披戰甲,率軍北上據敵。這仗且曆經大半年,將國庫也打空了,這才讓這些家夥铩羽而歸。

隻是雖是勝了,卻也是慘勝,有將近四十萬軍人折在了這次的對戰中。也因此,自□□之後雖已曆經了三代皇帝,卻皆是將這北方看做心腹之患,本朝的軍隊且有一半均分布於這長城一線,雖這百年來未曾一戰,但任是誰也不敢疏忽了去。

而南邊的蠻子卻平和許多,屬於‘荊楚’或‘南蠻’一係,在戰國之際也曾自立為王,隻是自漢武以來便在此處推行郡縣製,後這裡的地方政權分崩離散,便也徹底的並入了泱泱中華。

隻是這地雖已是兼並了,但人卻還是生疏的緊,西南一帶混居著不少少數民族,光是大族就有白族、羌族、彝族、苗族等二三十餘家,每族之下又有各種小分支——每族每支的語言、習俗、文化皆不儘相同,若要中原人一眼看去,就好似是一團理不清的亂麻。

因此西南之地雖然歸順了,但卻仿佛一塊捧在手中的炭火:要放手且是不舍的,可若是不放手?卻又不知道應該怎麼接觸。也無外乎曆經了這千百年,這裡依舊脫不去一個蠻字了。

程曦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感觸,本來嘛,那首歌怎麼唱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她前身所在的時代還在呼籲要保存這些民俗文化作為旅遊資源!

不過這且不是程曦此時應該在意的,她隻略略一想便明白了程錚為何要將人往這裡調:“這處地方,雖是棘手,可也和那試金石一般,隻要能在這裡脫穎而出,隻怕這天下間能夠難倒他的事兒便少之又少了!且若是在這些地方錘煉過,便是再往那富裕之處調,也多了些彆人沒有的閱曆,因此隻怕很能省一筆銀子!”

因著興奮,程曦便沒留神將那銀子的事兒也一並出口了。

隻是在場的徐浩和程錚皆是不會怪她的,對麵的程錚且用一種似笑非笑的眼神看的程曦臉色訕訕之後,這才悠然道:“卻不止為了這銀子——北麵且不必贅言,便是這西南之地,為了震懾那些蠻夷,可也是列了重兵的!便是文官不能帶兵,可還不能和那些將軍們接觸接觸嗎?有道是近水樓台——”

——先得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