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fi魚鰭晶體管,主要解決的是溝槽漏電的技術難點,不過在目前500納米製造工藝下,因為足夠的間距,晶體管溝槽漏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也是各大芯片巨頭,對fi新型晶體管不上心的主要原因。
在他們看來,有限的精力、財力、研發力量,與其投入到看不見影子的fi新型晶體管上,還不如投入到如何提升製造工藝上來的快。
更不用說,fi晶體管即便研發出來了,在商用上,也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需要對現有的生產過程,作很大的革新。
所以說,並不是intel、ibm、德州儀器這樣的芯片巨頭研發不了fi新型晶體管。
隻不過,大家對此都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而且,也沒有多少人認定fi就是未來的方向。
這也是胡教授到處拉不到讚助的原因。
也就王岸然這個掛逼,敢第一個吃螃蟹,甚至在fi商用化研究上,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前後投入了兩億多美元,後續的商用化還要持續投入,折合人民幣將近20億,在國內這個時期,即便是大型央企,都很難拿出這個魄力。
沒辦法,魄力是要本錢的。
這自然也是華芯科技腰杆硬的底氣。
蘇老聽完介紹,一雙眼睛睜的比燈泡還大,轉頭盯向王岸然。
“岸然,一個數學模型,你們花了20億?”
陳創甲搖搖頭,即便現在他對華芯科技的感官很好,在心底也是拒絕接受這個現實。
20億,什麼概念,物化所一年的撥款還不到三千萬,還負責上下幾百號人的吃喝。
“蘇老,fi新型晶體管,在實際芯片加工中,需要的掩膜板比普通工序增加40%,達到三十多塊,製造工藝工序增加60%,達到近三百道工序,為了提高實驗精度,完全手動調校,在320納米製造工藝上,我們成功製造出樣品。”
普通的工藝需要的掩膜板費用50萬美元一次,而fi製造工藝需要80萬美元。
這在芯片批量生產中,掩膜板的費用分攤到每個芯片當中,可以忽略不計。
可在流片生產當中,這費用就高了去了。
“這個fi新型晶體管有什麼優勢?”
“晶體管的就是氧化物、矽半導體材料、金屬層,溝槽間距過近是,fi新型晶體管,可以通過縮小連接寬度,顯著減少漏電量,在未來的納米製造工藝當中,會有很優良的表現。”
蘇老翻看技術文件,指了指其中一段,對王岸然說道:“320納米製造工藝下,你們的fi晶體管的漏電量,隻比普通晶體管減少2%的漏電量。
這在實際應用中,為了這2%,增加80多道工序,成本顯著提高,良品率顯著下降,怕是付出和收益,完全失衡吧!”
王岸然搖搖頭,看來即便是蘇老,也是免不了擺擺老資格,一副指點江山,訊問天下的氣勢。
“蘇老,麻煩你往下麵翻翻!”
“下麵?”
蘇老看向王岸然,又翻了幾頁,接下來的文字,讓他徹底感受到了fi新型晶體管的魔力。
90納米製造工藝可以減少17%的漏電率。
45納米製造工藝可以減少32%的漏電率。
32納米製造工藝可以減少57%的漏電率。
22納米製造工藝可以減少72%的漏電率。
14納米……7納米……5納米……
蘇老指著數據,看著王岸然問道:“這,這,數據準確嗎?”
王岸然擺了擺手,指了指季小青,說道:“這要問季主管了,完全是bism數學模型預測的數據,我想,她是最有發言權的吧!”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