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你的人,可能是你的對手,當然也可能是你的朋友。
對華芯科技而言,Intel永遠是對手,而德州儀器,可以說是暫時的盟友。
就在華芯科技緊張的測試最新的速龍二代CPU時,德州儀器同樣在進行相應的測試。
得出的結論,讓德州儀器資深的工程師汗顏。
“上帝,他們已經可以穩定上到533Mhz的頻率。”
在這個頻率至上的時代,533Mhz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世界最強桌麵處理器的桂冠將要旁落。意味著德州儀器將要繼續處於追趕的位置。
“為什麼,同樣的製程,同樣的架構,我們體質最好的芯片才能上到400Mhz,而他們,華芯科技,卻可以輕鬆上到533Mhz。”
克勞恩無視卡麥羅總監的抱怨,自顧說道:“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他們一定采用了和Intel奔騰二處理器相似的流水線深化技術,另外,他們在複雜指令上,已經做了足夠的優化。”
“這樣的技術,我們同樣采用的,在速龍一代就有。”
“不,卡麥羅先生,跟工廠的生產線一樣,製造一樣產品可以分為10道工序,也可以分成20道工序。”
這個卡麥羅自然清楚,流水線技術說起來很簡單。
CPU處理十個加法計算。
如果沒有流水深化技術,CPU核心依照程序設定依次處理。
而深化流水技術,則把一次加法計算分為讀取_寄存_計算_寫回
在讀取流水完成一個計算的讀取,並移交到寄存器後,不需要等第一次計算寫回就可以讀取第二個計算,而在讀取第四個計算時,第一個計算進入到寫會命令。
這樣的設計,好處顯而易見。
CPU內每一個計算資源可以充分的得到利用。
而不出出現計算單元閒置的現象。
事實上,對於單一任務處理的顯卡就是這樣設計的。
而CPU深化流水,麵臨的難度可以預見。
原因嘛,CPU處理的數據可不單一。
邏輯判斷、科學計算、存儲、IO設備硬件管理。
而且很多進程之間也有彼此的邏輯關係。
這個流水線怎麼設計,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流水線設計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好CPU已有的資源,如果設計的不合理,重複調動,死循環,往往達不到原本的設計目的。
德州儀器自然做過這方麵的嘗試,試過之後發現這條路
在曆史上,Intel才是流水線設計的行家,最癲狂的時候,在奔騰處理器上設計了三十四道流水。
不過因為流水及算法設計的低能,造成Intel的處理器高分低能,頻率相同的情況下,往往性能落競爭對手一個台階。
“華芯科技可以,我們德州儀器沒有理由做不到。”
卡麥羅很認真的說道:“現在我最想知道的,這款CPU的技術指標,他們到底設計了多少級流水,CPU的計算處理單元室怎麼布置的,為什麼他們的頻率可以上到533Mhz。”
“我們需要時間!”
“好吧,你們需要時間,一年夠不夠,三年夠不夠,那時候,德州儀器,將要重新退出CPU市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