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晉國局(1 / 2)

西嶺與大晉素無交集,兩方因有天然屏障情洛江相隔,近百年來雙方也沒發生過任何戰爭,可以說是關起國門來各管各的臣民,井水不犯河水。西嶺突如其來的“示好”之舉,的確讓人覺得突兀和不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必定是由於西嶺內部發生了問題,才會導致西嶺這一行為的出現。

武道子想了想問道:“公子此番回京,去見三老爺和三夫人是必當的。隻是不知道公子要不要去進宮見見皇上?畢竟也是數年不見了,公子總要為將來打算,與皇上多聯係沒有壞處。”

皇帝未登基之前是個不被重視的皇子,在國學所同其他王公貴族的公子們一起接受國學學士的教育。而當時,餘初也是其中一員。

皇帝與餘初年歲相仿,少不更事的兩個孩童在國學所裡成為了好友,倒也算是有限度地無話不談。隻是好景不長,國公府三老爺罹患重病,餘初被接回國公府中,另請夫子單獨教導。而皇位動蕩,幾年後輾轉讓當今皇上坐上了皇位,餘初也麵臨被步步緊逼的困境,不得不在其母的安排下離開京城。

這十年來餘初悄悄回過京城數次,與皇帝也有過幾次會麵。但礙於現在雙方所處地位的不同,年幼時的感情雖然仍在,但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兩人都是聰明人,心知肚明卻也不點破。明麵上保持著尊卑的君臣關係,私下裡還是相互關心著對方。

皇帝如何看待餘初這個年幼時的朋友餘初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畢竟兩人的友誼始於十年前,十年中甚少交集,所以也談不上友誼的發展,皇帝對待他的看法多少還會牽扯上國公府,更為複雜。

餘初理解這一點,所以對皇帝也保持著君臣的距離。他對皇帝有敬有畏,但也會適當表達一些作為朋友的淡淡關心。他更是不掩藏自己對國公府中當權之人的憎意,明確地告訴過皇帝,他有要取而代之的野心。

兩個同樣有野心的人達成了默契。否則,就餘初這樣一個國公府裡出來的小爺,在十年的時間裡是不可能發展到擁有較強的勢力的。他如今,也還隻有二十歲的年紀。

而同樣二十歲左右年紀的皇帝,也開始了他野心勃勃的征伐人生。餘初無疑是他暗中培養的一枚大將。

武道子道;“公子以為如何?”

“是該去與皇上說說事了。”餘初點頭,頓了頓看向衛應問道:“我讓你送入宮的那種械式武器的圖紙,皇上怎麼看?”餘初話裡的械式武器,便是從筱雨那兒拿到的弓弩和弩箭的結構圖。

衛應忙回道:“陛下接了過去,並沒有談其他。”

餘初若有所思。

江夏國之亂,皇帝並沒有事先與他打過招呼,事後也並沒有告知他原因。餘初曾與武道子分析過,或許是由於為地道江夏國主的王位的爭鬥發生得太突然,皇帝果斷地利用了這件事,打算迅速地結束江夏國“國中之國”的統治,這其中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忙碌起來便忘記了通知他一聲。

皇帝是知道餘初在江夏國安有暗人的,餘初是想拿國公府裡某人與江夏國有勾結之事來作為扳倒此人的有力罪證,但顯然皇帝並不願意國公府現在就麵臨權勢更迭牽一發而動全身,皇帝還處於鞏固皇權的時候,自然不願意見到貴族發生動蕩,這對他的統治不利。

不告訴他,也是暗中在提醒他吧。在他的抱負麵前,皇帝的打算和安排要放在他的抱負的前麵。

對弓弩圖紙態度的冷淡,又是一個佐證了。

“看來我們想的沒錯。”武道子歎道:“也是我們急功近利了。”

餘初笑著點點頭:“的確如此。不過無妨,此次進京,我會與皇上好好談談。”

武道子欣慰地頷首,想了想,遲疑地問餘初道:“可是公子要前往江夏國,會不會太過草率了?陛下那兒,公子打算怎麼交代?”

“武師父不用擔心,皇上恐怕也是樂見我曆練一番的。況且江夏國已經是皇上的囊中之物,即便我是去搗亂的,皇上也不會將我放在眼裡。”餘初笑著說道:“皇上身邊可用之才不少,但大部分還是在皇上和勳貴之間搖擺不定,完全站在皇上這邊的人不多,皇上也定會扶持忠心於他之人站到朝堂的高位上。”

“公子的意思是……”武道子立刻反應過來:“皇上會扶持公子上位?”

“隻要我做出成績給皇上看,且對他表明我絕對的忠心,皇上又為何舍我而選其他人?”餘初淡淡地道:“比起其他人來,我與皇上多少還有一份孩童時的情誼。”

武道子點頭笑道:“公子有這個能力輔佐陛下,此番前往江夏,公子可要把握住機會才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