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實話實說(1 / 2)

() 駛出車站後,路上有些擁堵,走走停停。

向坤想起之前楊真兒說的話,笑道:“聽真兒說,你要跟我‘請教書法’?真的假的,你不會還在‘分析’我寫的那幅字吧?有‘分析’出什麼結果來麼?”

“假的,我騙表姐的。”夏離冰的回答依然是一貫不走尋常路,“我主要是來吃東西的,你的那幅字,什麼都看不出來。”

在某次飲血期到來,而未能及時飲血,陷入那種焦躁情緒中的時候,向坤曾經靠著感應送給夏離冰的那幅歌詞毛筆字,感知到了某種似情緒而非情緒的極度理智和冷靜,然後靠著那種感覺,完全壓製下了那因飲血需求而引起的焦躁、暴戾情緒。

他自然對那幅歌詞毛筆字感應到的那種極度理智、冷靜乃至冷漠的感知十分好奇,從正常來推斷,那種感知應該是來源於夏離冰,所以他曾經在微信上試探過老夏有關那幅字的情況。

而老夏居然真的在琢磨他寫那幅字時的想法。

向坤很確定,老夏肯定是有看出一些他身上的異常,所以總是在他身上投注著比其他人更大的注意力。

不過向坤倒是並不太在意,因為他知道老夏沒有惡意,而且除了好奇外,似乎還有其他的一些動力。

而本身,他對老夏同樣很好奇,至少他很想要搞明白,那通過“情緒注入”的物品傳導過來的極度理智、冷靜的感知,具體是怎麼產生的。

“我還以為你看我那幅字看多了,真的產生了對書法的興趣呢。”向坤隨口說道。

“我對書法沒興趣。”夏離冰回答得還是很直接,“我隻是對你那幅字有興趣,你那幅字有什麼特彆的地方嗎?”

向坤當然可以隨便想個說辭忽悠過去,但他想了想,還是用基本的實話回答:“那幅字我寫的時候很認真,對我來說,確實有些特彆。”

“那為什麼送給我?”夏離冰問道。

“因為我覺得……送給你挺合適。”向坤還是“實話實說”。

這些對話,如果是發生在其他男女身上,可以會顯得有些曖昧。但在他們兩個人之間,不論哪一方,都不會覺得有問題。

夏離冰沒有問為什麼覺得“合適”,她隱約覺得自己上次的猜測應該是正確的,向坤可能已經知道了她的情況,是故意用這幅字來試探她,隻是她不太明白具體是怎麼“試探”的。

“你上次不是說過,要再送我幾幅字麼?”夏離冰問。

“呃,最近沒寫字,不過我畫了點東西,你要不要看看?”向坤說著,左手握住方向盤,右手從外套兜裡掏出一張折成方塊的紙張遞給她。

夏離冰接過那張紙,打開後發現是一張從b5大的筆記本上撕下來的紙頁,上麵用黑色中性筆畫滿了各種乍看起來似乎很混亂的圓圈和弧線。

正在開車的向坤用餘光觀察著老夏,同時也在收集著她的其他信息,包括心跳速度、呼吸速度等等,從他建立的老夏認知模型來看,現在她是在認真地觀察那頁麵上的圖案,非常地專注。

按常理來說,看到紙上畫了這麼一坨玩意,一般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你畫的這是個啥?”

老夏卻是直接就認真地觀察起來,仿佛那裡麵真有什麼內容?

果然不愧是老夏……

不過向坤並不認為她能真地看出什麼來,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他自己創造的感知信息標記符合,而這種感知信息,其他人根本沒有,更彆說看懂這符號的意義了。

就好像一個人在路上撿到了一張寫著程序代碼的紙片,而那個人不僅對計算機的概念一無所知,甚至連字母和數字都完全不認得,自然不可能看出這紙片上寫的是什麼玩意。

過了幾分鐘,夏離冰的視線終於從那張紙上收回,對向坤說道:“這些線條,有規律?”

聽到這話,向坤確並不意外,隻是問道:“哦?你看出了什麼規律?”

不出所料,夏離冰搖頭道:“看不出來,我隻能肯定這些線條不是亂畫的。”

“畫的是我的一些感知,不太好用語言或正常的圖案來詮釋。”向坤依然“實話實說”。

很顯然,夏離冰並沒能聽懂他說的這話是什麼意思,但也沒有追問,隻是說道:“這張能送給我麼?”

“可以啊。”向坤其實本來就是想要把那張“情緒注入”的“黑圈塗鴉”送給夏離冰,希望她能放在身邊的。本來還有一些說辭要用來引導她,讓她對這張紙上的圖案產生興趣,卻沒想到老夏這就主動提出來了。

他把“黑圈塗鴉”留在米喬身邊,為的單純就是窺探。

而送給夏離冰,除了想要看看這種有些特殊的“情緒注入”物品,是否能比之前的那幅字有更多感知反饋、引發夢境外。也是想要看看,夏離冰能否像小蘋果一樣,在“研究”那個“黑圈塗鴉”的時候,與其建立某種聯係。

所以這次他在把那張紙給夏離冰的時候,特意地在心裡加強了對夏離冰的“認可”,有一個“授予”的自我暗示。

他很肯定,之前小蘋果和劉詩鈴能與他的“情緒注入”物品、“超感聯係”物品建立某些特殊關聯,通過那些物品“調用”他的部分能力,他本身潛意識對兩人的認可,以及把那些物品“送”給她們時的態度,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否則她們應該沒有那麼容易與那些物品建立起聯係。

隻不過向坤暫時還不是很清楚,那種“認可”的感覺,究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意識,還是可以在心裡有一個“儀式化”的形式,他暫時也不是很清楚,隻能嘗試性地試一試。

當然,光有他的認可也不行,能不能和那些物品建立聯係,應該還要持有者本身與物品之間的感覺,有沒有一個契合的認知體係。

像劉詩鈴,無比堅信向坤的“幸運硬幣”、“魔法硬幣”之說,成功地建立起了她的“魔法體係”。

而小蘋果李俊,則是在向坤的引導下,將她異於一般人的認知模式,通過所謂“寄物感知”的方法,在意識層麵,切入了“情緒注入”物品之間的勾連網絡,甚至成為了向坤感知它們的紐帶。

至於老夏,向坤沒有跟她說太多,也沒有做什麼刻意的引導或者“忽悠”,隻是“實話實說”地提了一下那些黑圈和線條與感知信息有關。其他的,就看老夏自己“領悟”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