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如今的內地企業來說,能夠在香港上市,絕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香港股市的強大,已經足以讓任何一個夢想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內地企業都想要搶占的支點。
1992年,《大時代》在香港熱播,萬人空巷。而在人們追往憶昔股市上個世代的傳奇之際,新的大時代也在徐徐展開。
《大時代》播出的同時,總設計師在深圳河對岸畫了一個圈。
上世紀90年代,正在崛起中的中國企業,亟需資金支持。總設計師亦鼓勵中資企業向外拓展,吸引外資。
時任港交所主席的李業廣,迅速意識到這是香港市場不能錯過的時代機遇。1992年,李業廣......懇請內地國企赴港上市。
當年,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直接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自此,香港市場開啟“H股”時代。
青島啤酒的上市儀式一反傳統。“從香港聯交所成立那天起,所有公司上市都是開香檳酒慶祝,唯獨青島啤酒上市這一天,開的是青島啤酒!”“H股之父”、劉鴻儒在著書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時這樣寫道。
港交所還特意把168的股票代碼留給了青島啤酒,寓意一路發。
投資者的反應也異常狂熱。青島啤酒早晨發行,結果前一天夜裡領取申購表格的申購者就排起了幾百米的隊伍,最終超額認購達400多倍,凍結了幾千億的資金。
青島啤酒也確實不負“168”,這家百年老店就此擴張提速,完成從偏安一隅向國際品牌的跨越。
李業廣的這張“內地牌”,也給港交所打出了一個新天地。港股市值從1990年初的1萬億港元,到了90年代末的時候,已經突破了7萬億港幣。
天音集團雖然在內地名氣很大,已經達到了國人皆知的地步,但是在國際上,知名度依然小得可憐,和國際上那些知名的跨國企業根本沒法相提並論,不光是資金,技術方麵,知名度和軟實力也同樣如此。
其實早在幾年前的時候,段雲也曾經想過要把自己的企業在香港上市,不過當時來說並不現實,雖然相比於國營企業,民營企業的自主權比較大,赴港上市不需要向上級部門領導彙報,然而在香港上市的資質審批,以及兩岸資金流動方麵,存在的很多的限製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