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天音集團自創辦以來,一直都保持一個非常快速的增長態勢,雖然這些年拓展的步伐邁的有些大,然而卻始終沒有出現巨額虧損和資不抵債的情況,資產情況一直都是非常好的狀態。
但是對於香港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對內地企業一直都有一定固有認知,一方麵因為內地是社會主義國家,國營企業隻能歸屬於國家,本質上是極其排斥私有化的,即便這些年內地也開辦了股票交易市場,然而內地政府一直都牢牢掌控著國內最優質的國有資產產業,那些在內地上市的企業隻能算是中下遊的企業,盈利能力差,政府實在“養”不起,隻能拋向社會進行“散養”。
至於說內地的民營企業,則更不被香港的投資者看好,因為在他們看來,內地的企業如果想賺錢,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而民營企業即便和當地政府關係再好,和國營企業相比,也隻是個“私生子”,注定發展不起來。
正是因為其中存在太多的門檻和困難,加上天音集團一直都在盈利,所以對於香港上市的事情段雲隻是考慮過,卻沒有那麼強的迫切感。
但是現如今,段雲早已不滿足自己的產品隻是在內地暢銷,而且從幾年前開始,他就已經開始在海外布局,在美國和歐洲開辦研發中心,為的就是能夠把天音集團變成一個知名的跨國企業。
不過想成為跨國企業,段雲急需大量的外彙以從國外引進各種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尤其是最近這兩年,因為海外研發中心的投入越來越大,加上進口的商品越來越多,所需的外彙就越來越多,而國內外彙交易依然限製很大,這也就使得段雲必須要想辦法通過其他渠道來獲得國外的融資,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初段雲才會尋求楊受成來入股自己的汽車公司。
而且相比於內地的股市,香港的股市還有其他諸多的優勢。
對於一些擁有品牌和國際業務的公司,香港上市能給予公司一個借助上市過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宣傳和推廣公司業務的機會。
香港上市公司得到來自於國際機構投資者和分析員廣泛和資深的研究覆蓋。通過與國際投行和國際投資者的密切交往,可以為公司提供更國際化的視野。
另外在香港可以使用的融資手段極為眾多,包括:配售、供股、可轉債、認股證、高息債、杠杆融資等等。其實在香港資本市場,除個彆年份以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的規模都超過了首次公開發行的規模,這突顯了再融資的便利。
雖然說段雲一直都堅持自己的集團公司不上市,為了就是不讓資本來左右自己公司的決策,尤其是芯片廠,可以說是目前天音集團的根基和命脈,但是他完全可以將自己旗下的其他分公司進行上市,比如外彙資金缺口比較大的汽車公司,以及雖然很賺錢,但是技術在國際上並不算先進的電子廠。
當初段雲的房地產公司和汽車廠為了能夠在國內立足,也是通過出讓股份給政府和央企,為自己的企業找了個穩固的靠山,而段雲如果想讓企業走跨國戰略,那麼同樣也需要借助國際的資本力量,在海外找到強烈的合作夥伴。
而且即便是在香港上市,段雲也會牢牢的掌控半數以上的股份,公司的主導權必須在他手裡,通過分紅讓利,讓自己的企業獲得海外拓展所需的足夠外彙,同時也能夠借助海外資本宣傳和推廣自己公司品牌產品的機會。
總而言之,在香港上市不是個十全十美的選擇,但絕對是利大於弊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