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社會,很多人都標榜自己淡薄名利,但真正能做到的人,是少之又少,包括段雲自己,也有的很多的私心,早年剛剛來深圳開辦公室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多的情懷和抱負可言,一門心思隻是為了賺錢,讓自己成為總設計師口中“先富起來的那批人。”
如果讓段雲放棄向倪光南那樣優越的國外生活和條件,在自己不算富裕的時候,還要自掏腰包給國家購買寶貴的儀器和設備,這一點是段雲絕對做不到的,也正因為如此,段雲對倪光南才會格外的尊敬。
其實倪光南之所以這個時候突然來深圳拜訪段雲,是因為他現在已經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倪光南作為聯想漢卡的發明人,一直都被視為聯想高科技的招牌和象征,但是到了今年下半年的時候,由於軟件係統的升級,微軟的溫度係統開始推出了中文版本,這也使得漢卡產品在市場上江河日下,銷量一落千丈,對公司的貢獻已經微不足道。
而就在這個時候,倪光南提出為聯想創造新的技術製高點,他選中的方向就是“芯片”,當時國際上,芯片技術日新月異,英特爾公司,包括聯想電腦在內的很多國產電腦,用的都是英特爾的芯片,價格昂貴,而且無法擺脫對該芯片的依賴。
如果聯想能夠在這一領域突破,將一舉確立其在全球電腦產業的地位,發現這一趨勢之後,倪光南可謂是激情澎湃,他奔波於上海,香港等地,廣攬人才,成立了“聯海微電子設計中心”,試圖傾儘全力突破這一產業的技術瓶頸。
不過倪光南的方案卻遭到了柳傳誌的反對,在柳傳誌看來,芯片項目風險很大,以聯想現在的財力和資源,根本不可能支撐倪光南提出的“中國芯”項目。
另外柳傳誌還認為,中國公司在技術背景,工業基礎,資本實力及管理能力等方麵,都還無法改變世界電動行業的格局,並且在私下裡評論倪光南“真的就是技術之上,並不清楚整個市場是怎麼回事。”
而且在柳傳誌的經營理念中,他一直認為有了高科技產品,不一定,就賣的出去,隻有賣出去,才能有錢。
應該說,柳傳誌和倪光南身處不同的位置,看待事情的眼光和思路也是完全不同的,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事,倆人原本就不是一路人,所以當聯想集團走在一個充滿危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倆人的理念開始出現巨大的衝突,並且雙方關係迅速惡化。
到了去年年底的時候,柳傳誌和倪光南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了最高點,甚至可以說到了你死我活的決裂懸崖,市場派和技術派的決鬥,讓當事的雙方都很痛苦。
而就在這個時候,中科院派出工作組進行調查,聯想內部幾乎所有的高層都占到了現實的柳傳誌一邊,而工作組的報告稱,沒有發現材料證明流傳最同誌存在個人經濟問題。
這次的調查,對倪光南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與他對立的不再僅僅是柳傳誌一個人,而是整個聯想的高層,加上倪光南本身不善於社交和應酬,這也使得他在聯想內部這工作環境逐漸惡化,甚至可以說完全被架空。